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穷(1/3)
却说林延接到任命时,正在乡间买了两千亩旱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钱是林浅浅出的,以她现在身家之丰厚,以至于令林延怀疑她是不是背着自己在外面收钱了。
但事实上真没有,归德的钱庄一直运转顺利,每年彭家,杨家两边每年都有两三千两银子的分红送到。
至于梅家的钱庄也有拉林浅浅。
除了利用钱庄钱能生钱外,多余钱财都是拿来买田买宅。
所以这几年林延的身家是滚雪球的增长。
不要怀疑为什么钱这么好赚,因为没有自由经济的商业竞争,在有了官员这一层身份的背影下,那钱真的只有少数几个赚的。
稍稍有些经营脑,不要拿去到处挥霍,搞好教育少出几个败家子弟,最重要是家族里能一直有子弟科举作官。
林延当然是得利者,这端起碗来吃
,放下筷子骂娘的事,他可不会
。
陆陆续续收了地,去年大旱后,不少卖田买地的落户也是自动投奔。
这对于林延而言,是大肆收地,但对于那些卖田买地的老百姓而言,则不是一件好事。
多少百姓含着泪卖了田的钱,还不够还债,等待他们的要么是逃荒,要么就是卖身为,投奔大户下面托避。
陆贺带着随员到了民间地时,看到的就是林延
收地的一幕。
陆贺冷笑心道:“你林三元说的道貌岸然,但还不是趁着大旱到民间压价买田。”
“老爷,保定巡抚陆中丞来了。”
四月的天已是开始热了,林延正午的时候在地
忙着收田的事,如此一幕实在令
感动。
林延闻言点点
,看着远处的仪仗,官兵鸣锣开道,确实是地方大员出行的仪仗。
陆贺立即道:“储端虽身处江湖,仍心忧天下百姓,视察民间疾苦,陆某佩服之至。”
林延笑了笑道:“无妨,不过是收地而已,对了,储端二字不敢当。我已是上表向天子辞掉了。”
陆贺闻言倒吸一凉气,连一旁的随员也惊呆了。
什么林延又辞掉了官职?
连太子师傅,都不放在眼底?
这个我也想装。
林延问道:“陆中丞,有何讶异的吗?”
陆贺心知肚明,天子降旨让林延担任太子师傅。他肯定是要说自己才疏学浅,不能立即答允的,当然要辞官推辞一下于是他笑着道:“储端淡泊名利,陆某实在是佩服。”
林延笑了笑看着远方,然后道:“陆中丞,你看看这里的田如何?”
陆贺闻言看向田地里,但见土地裂,
下的秧苗一副殃殃的样子,实在谈不上好。
林延道:“去年真定大旱,今年仍是不下雨,这田土都
裂了。我乃辞官归隐之
,不过想买几亩薄田在这里归老,但见本地老百姓们衣不蔽体,卖儿卖
,心底不忍,但陆中丞乃钦差大臣,巡抚真定,见这一幕心底如何能安?”
陆贺心知现在得罪不起林延。
天子在位十五年,虽说还年轻,但明朝皇帝在位二十年以上的不多。特别是当今天子。听闻身子一直不好,称病在宫里休养,已经连续免朝半年多,大臣没一个能见一面的,如此下去哪一天撒手寰都不知道。
而身为太子师傅一般就是上任皇帝的顾命大臣,万一天子两三年后去世,那么林延即肩负起托孤之职责,行使摄政之事,那就是下一个张居正。
若是林延有那一天,他陆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特别听说这林三元为官特别的心胸狭隘,最擅长于记仇,得罪他提心吊胆一辈子。
陆贺放低身段:“老先生教训的是,陆某已经命调拨十万军粮,赈济当地的百姓,一旦等老先生的买田办妥,下官立即放赈。”
老先生的称呼一般是官场上平辈相称,这陆贺五十多岁了,原来回信时倚老卖老地一一句小林小林,但这一句话已经把林延
抬到了一个辈分上。
林延点点
道:“陆中丞终于有些懂的
民了,但老百姓盼粮之心如盼甘霖,陆中丞不必等我,立即放赈。”
陆贺以为林延不懂当下低声道:“一旦放赈的话,田价就贵了。”
林延笑了笑道:“陆中丞,可知我这一旱亩多少钱收的?五两三厘银子,去年真定未遭大旱时的田价也不到五两。林某身为朝廷命官,食天子之俸,怎么会做出故意压价收田之事,陆中丞也将林某看得太轻了吧!”
好一番义正严辞,将陆中丞说的满脸通红,唯唯诺诺。
林延继续教训道:“陆中丞速去放粮吧,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至于京畿那边的仓粮你不用担心,我已去信仓场的官员,他说不
将运往保定,真定各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