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十七章 谥号之争(3/3)

,始终以清廉自守。如此官员,岂是阿上为己之辈,仅凭这清廉二字也不能与袁公并列。”

众官员们都是点,别说将张璁谥为‘荣某’,就是‘文荣’,仅凭这身居宰相之位,为官清廉成这个样子,也不可用下谥。

这时候林延道:“我礼部给官员议谥,根据在哪里?上意?众论?韩侂胄被宋所杀,函首于金,满朝文武都视韩侂胄为大,反倒是金国厚葬了韩侂胄,并称其‘忠于谋国,谬于谋身’,谥其为‘忠谬’,其谥公允否?”

“本部堂以为对于官员议谥,当有定见,不可为外因所夺。事事朝令夕改,要我等礼卿何用?”

听了林延一席话,就是定了调子了。

天子下旨礼部重议张璁谥号,在林延推动下就是如此原封不动的顶了回去。

在林延授意下,如叶向高,李廷机也是上疏支持。

同时礼部下的天理报也是发表了一篇文章与都察院的皇明时报打对台。

若再加上之前就已经发文支持张璁的翰林院的‘新民报’。

在舆论力量上,顿时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面。

因为三份官报,同时提及了张璁议谥之事,以及林延主持下礼部强硬的态度,甚至敢于驳斥天子的圣旨,一时之间成为了官员士子乐议之事。

对于张璁的褒贬,不免引申至张居正新政,又从张居正新政,发展到对于变法一场争议。

三份官报里都有文章大家,虽说彼此骂战,但还是写了不少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其中翰林院的孙承宗,方从哲都因文章展露角。

对于这些通政司,内阁,天子也是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让下面的读书去议论。

特别是天子,圣旨被驳回虽在明朝不是一件稀罕事,但对于向来说一不二的当今天子而言,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圣旨被礼部驳回后,天子却没有再下旨令礼部再议。

如此在这场议论中,张璁谥号的事就如此不了了之,过了不久,朝堂之上又被更重要的事盖过。

而对于张璁的争论,大部分都已是忘之脑后。

但有识之士会看到,在这场争论退去后,林延为自己的永嘉学派守住了最后一个山,即便是风雨最猛烈之时,也不曾动摇。请大家关注威信“小 说 全 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