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辞官归里(2/2)
官,官越大辞官越是一件频繁的事,心底一个不爽就会辞官。
申时行一个劲的说自己身体不好,整天
晕眼花,奏章里写的自己病得很重,连起床都困难,更别说处理公务了。但申时行辞呈这边在写,那边在宰相的位子上
得好好的,平
锦衣玉食,吃门门香看上去还能再
十几年的样子。
所以皇帝也习惯了,一般大臣上疏辞官,前面两疏天子都会挽留一下,不管是不是真的,都以全君臣之礼,但官员上第三疏开始,就说明官员是认真的,我要力辞了。
当然也有你要辞官,但皇帝不肯,非要你
到死的。比如历史上李廷机一连上了一百二十五疏辞官,但天子仍是不肯,最后他被迫挂冠而去。
不过这是特殊
况,一般而言三疏后,天子都会答允的。
三疏是三品大臣的标准,如果是内阁宰相,天子还要多挽留几疏。
当年吕调阳得罪张居正后辞官,他上了四疏,天子就令他告归。
以吕调阳为标杆,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申时行辞相时,天子一共挽留至十一疏,王锡爵留了八疏,而对于与申时行同时罢相的许国,天子只是留了三疏,许国身为宰相待遇却与大臣无二,言下之意就是朕不太喜欢你了。
林延
第三疏上后,已是走完了流程。
但天子再度不允,圣旨上以‘林卿功在朝廷,朕甚是倚重’之言谕留,并且还遣太医去林府上探病。
这一般而言又是不轻易施予的恩典了,在明朝这只有顾命大臣,肱
之臣称疾辞官时才有的待遇。
尽管遣御医探病,但林延
仍是再度连上了两疏辞官。
上到第五疏,林延
觉得天子对自己已是不薄了,也算为二
这九年来的君臣恩遇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给足了自己面子,想来不会有第六疏了。
而辞官之际,林延
仍是强撑着‘病体’去礼部上衙。
圣旨一
没下来,林延
就要不能走,否则就是擅自离岗,如李廷机上了一百多疏,天子仍不肯他辞官,最后他实在等不起天子答应,一个
跑回了老家。
当时朝堂上就有
说,要把他抓回来问罪,当然李廷机为什么跑回家,大家都知道,最后也无
追究,不了了之。
其实从第三份辞疏一上,众官员都知道林延
这是铁了心的要走了。
称疾不是假的,林延
是真病了。
御医回禀天子也是这么说的,说要让林延
好好调养一段
子。
第四疏上天子说给假行不行,林延
则说不愿堵塞贤路,大意就是与其给假死撑在岗位上,不如退位让贤。
所以礼部上下都知道林延
是真的要走了,平
林延
治衙署严苛,却唯才是举,下面的官吏只要有才能的,都会予以重用。故而礼部上下对林延
都十分服气。
礼部官员中董嗣成与林延
最要好,舍不的他走。
林延
知道董嗣成
品正直,是一个可以
的朋友,但是他祖父董份,前礼部尚书,申时行的老师,为
却是……士林多有鄙视。
这
二
正在官衙说话,这时候圣旨下达。
“部堂大
……”董嗣成知道了什么,露出难过之意。
林延
笑了笑道:“伯念,临别之际,我有一言相赠,你出身世家,做官第一事就是守住禄位,朝堂上的事能不过问就不过问,以后天各一方,大家珍重。”
董嗣成闻言当即点了点
道:“多谢部堂大
。”
当即传旨中官
内,但圣旨的内容出乎林延
的意料之外。
“陛下让本官与司礼监的陈公公主持抄没张鲸之事?”
“正是。”
林延
当即问道:“但本官即不是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也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只是礼部副员。”
内官恭恭敬敬地道:“启禀部堂大
,圣旨上确实如此说,小
不过负责传个话而已,其余的事小
是一概不知,眼下陈公公,锦衣卫已在外面等候,只待部堂大
一声令下了。”
林延
点点
道:“知道了,还请公公稍待。”
等对方待离开后,董嗣成也是不明所以问道:“圣上怎么会请部堂大
主持此事?这实在令
看不懂啊。”
一旁的陈济川道:“老爷与张鲸有隙,这是众所周知,或许这是陛下替老爷出气来挽留老爷呢?”
董嗣成道:“不错,张鲸已是软禁了一个多月,陛下一直不作处置,这一次降旨处置,必然挽留部堂之举,就如同当年丘橓与张江陵有隙,于是陛下就派丘橓去抄没张府一般。”
林延
闻言道:“圣意难测,只是本部堂已决意归隐田园,陛下在这时候让本部堂抄没张鲸,着实叫我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