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锦还乡(1/4)

听了王士琦的话,林延点点,虽不是自己心底理想的办法,但是已经很接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还是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了,其实很多办法不用自己这个现代提,古自己就自然而然想到了,很多时候,大家的见识都是困于制度,或者是为想出的困难。

比如两淮盐法,林延提出的纲运法,就是万历四十五年时袁世振提出的。林延主要借这个办法,笼络梅家,以及两淮的盐商,用以支持自己复官。

至于王士琦的办法,只要不是太离谱,自己都会赞成,因为他的目的就是开海,然后用此打造自己的政治同盟,且凝聚自己的乡党。至于后如何,自己再亲力亲为就是。

所以林延当即起身,面上当然是万分钦佩地道:“世兄所言极是。”

王宗沐老成持重一些,则是推脱道:“犬子此乃书生之见让老弟见笑了,不可当真,不可当真。”

林延看了王宗沐一眼,心想王士琦提出的办法,未必没有王宗沐的想法在其中。

林延道:“细节上还可以商榷,但沿着此道去做,将来是可以利国利民。老先生,晚生现在是在野之身,但却知道位卑不敢忘国的道理。”

王宗沐听了林延之言色一动,看了王士琦一眼却见他有几分按捺不住,心想或许将来我王家在朝堂上东山再起就着落在此身上。

“诶,老弟你这不是位卑不敢忘国,而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王宗沐当即道,“这样吧,若是老弟真能为开海寻出一条可行的法子,老夫虽说告老多年,但在同乡间有些薄面,朝堂上也有些故旧属僚,却也可以为老弟奔走一二的。”

林延闻言大喜,当即称谢。

如此林延在王家如此小住了几,同时王宗沐也将林延介绍给台州籍的官员,与地方官。

林延现在虽说辞官,但随时可以召还朝廷,甚至还可以一步拜相。而且对方如此年轻,在内阁里熬上几年,担任首辅也是很有可能。

此外更不用说他的三元名声。

所以林延虽没有提及自己主张开海的事,但台州官员上下都是隆重接待。

不过见面时王宗沐也会试探官员对于开海之事的意见,不少官员虽是觉得高层的压力,以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都觉得是可以支持的。

这让林延感觉自己这一趟来到台州实在是不虚此行。

终于林延到了离开台州返乡的时候,王宗沐亲自送林延离城。

林延与家,学生乘船过江山县,再从江山县至青湖舍舟就陆,走仙霞古道返乡。

走在道上已是临近年节,这条古道本就是艰难,又兼市断断续续的下雪极不好走。虽说在江山,林延雇佣了不少挑担,但行路上还是有些艰难。

第一冒雪行路,越山坑岭到了岭下借宿。

到了次两名轿夫挑夫夜里害病无法前行,于是林延给了二银子遣散后,自己也舍了轿子,让妻儿坐在里面,亲自在古道上跋涉。

从这里登山有两条路,一条路从丹枫岭行,这是大道却远,一条路从白花岩走,道虽小却近。

走了大道,但即便如此仍不好走。

山间寒风呼啸,割在脸上生疼,林延稍稍站定,放眼望去山岭下已是白雪茫茫,而远峰则笼于云雾之下。

上一世年轻时,气也不喘的走这么多路也不是问题。

但这一世得了文弱书生的毛病,平里多走一些路就有轿子马车代步,却是令自己有些懒散了。

林延穿着蓑衣斗笠跋涉在盘山古道上,拒绝了展明,陈济川的搀扶,一路与徐光启,徐火勃他们边走边聊,偶尔的时候也不说话,一个走在道上静静地沉思。

在疲倦时,反而有的时候思维格外的清晰,天马行空不着痕迹,

真的累了,林延就立在山石上歇息,放目回览来时之路,盘恒在山岭的仙霞关,及远方的山河。

真如‘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越’所言,这一番艰难的跋涉也是一等对自己的锤炼。

如此到了午后,林延与学生们简单吃了一些继续行路,雪下得更大,一边走一边抖去蓑衣上的积雪。

行路艰难,改革变法也是艰难,但没有来由在道上,四面都是荒郊野岭,无处容身,就算天上是下刀子也是要硬着皮走下去的。

十年前自己出此路而赴京,十年后自己走这条路回乡,一来一去,自己已非当初那个出闽的少年,而十年后天下又因自己改变了多少。

难道如这古道,千百年后仍是如此,却不见千百年前的,或许过之后定留有足印吧。

边想边走,林延继续迈步前行,终于迈过最艰难的主峰,到了下山时,古道却仍有一番艰险,所幸快到岭下道旁有一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