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贫贱出良才(2/5)
一般而言,无论是小三关,还是乡试。任何考试都要开考后再下发卷子,但今
要考八道题目时间很紧,故而打算是考生一到即开始考试。
曹学佺坐下后,即奋笔疾书开始答题。
林延
立于考场上看着下面答题的考生,心底也是寻思。
这策问题有经策,史策,时务策之分,过去科举的策问都是经策,时务策,很少有史策。
策问题中,时务策考读书
对天下民隐,政事利弊的见识与才能。
史策就是考考生对史书的修养,以及审时度势。
但是林延
出的第一道史策后,就被众
一致认为太难了,并告诉林延
这一道题不说这些考生,就算是举子里也没有几个
可以答得出来的。
这一道题题目是算缗告缗之论。
算缗告缗出自史记平准书,说得就是汉武帝对百姓征税一等算法。
汉朝时一缗为一千钱,如工商业者财产以两缗为一算,平民百姓以四缗为一算,这称为算缗,工商业者要如实将财产向朝廷,然后朝廷以财产多少征税。
任何胆敢隐匿不报的大商
,若有
告发,那么商
会被重罚,而告发者分得商
一半财产,这被称为告缗。
对于大部分读书
而言,读史记估计能记几个名字就不错了,至于算缗告缗那就拉倒吧。就算明白了,但这文章怎么写,如何写,也是很难办啊。
所以耿定力见林延
出这一道题时也是摇
,这哪里是在选拔读书
,这是在选拔官员。
面对众
如此反对,林延
却是坚持,为国举才不在于多,最重要是得
,五六千学生里只要有一二能合乎他的心意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林延
还是考虑众
意见将史策第二道题难度下降,甚至时务策也是放低标准。
一
考完,提前
卷的读书
很多。林延
将收上来的卷子一看,大多数
都是将三道策问题空了不做,当然
答一气的也有不少。
三道策问题答得好的,特别是最后一道能答得上的少之又少。
三
后,鳌峰书院内。
一百五十名筛选出来的书院弟子站在堂下,他们既是紧张又是兴奋,只要过了这一关就是书院弟子了。
然后他们一一地被唤
堂上。此堂就是书院以后的主讲堂崇正讲堂。
堂上挂着一副孔圣画像,林延
,耿定力,徐贞明三
面南而坐,如徐火勃,徐熥,翁正春,林慎都是分坐左右。
紧接着一名考生进
堂上。
徐火勃道:“汝当堂默写这一次招考里四书题第二道‘君子不重则不威’,便写便答话。”
这名考生一愕随即道:“学生有些不记得了。”
徐火勃面色一沉道:“才考得三
就不记得了?莫非是替考的吗?”
那名考生色变道:“学生记起来了,记起来了。”
这名考生走到案前,案前笔墨都已备好。
一旁徐贞明问道:“汝是哪里
?”
“泉州府晋江
士。”
“现在有何功名?”
“晋江县附生。”
“家中三代履历?”
“家父卢建经商……”
问完话后,对方苦笑道:“仓促间好容易记起来了,若是有错了几字,还请见谅。”
徐火勃收了卷子
给徐贞明,耿定力,林延
三
过目。
徐贞明看后率先道:“你此卷与原卷相较一字不差……”
那
敢露出喜色,却见徐贞明道:“笔迹与原卷也相似,显然这书写原卷的
刻意模仿过你笔迹,但形容易仿,笔触轻重却……”
那考生当即道:“学生冤枉啊……”
林延
拿过卷子接着道:“你方才说你父亲单名一个建字,但在此文中这建字却没有缺笔,身为
子你连避讳都不知道吗?”
那考生顿时汗如雨下。
耿定力一拍道:“你还敢撒谎吗?”
那考生如捣蒜般磕
道:“状元公饶命,大宗师饶命!”
耿定力冷笑一声道:“本提学尚且不计,部堂大
回乡办学,尔居然敢在他面前妄图侥幸过关,如此之
就算为官也是
官,朝廷如何用你?本提学现革去你的功名,再发回原籍发落!”
那考生整个
瘫在地上,然后被
拖走。
堂下的考生不知堂上发生了何时,但见大门一开,方才还踌躇满志的考生就如死狗一般的被拉出来,顿时都是吓了一跳。
崇正讲堂上,一名考生将卷子
上,林延
,徐贞明,耿定力看了此
原卷低声议论一番。
然后林延
道:“你叫周如磐?”
下面的考生道:“学生正是。”
林延
道:“你制艺几年了?”
周如磐道:“学生学文十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