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2/2)

看天色差不多亮了,当即披衣而起。

这时候展明在外道:“老爷,本地知县与驿丞在院门外求见。”

“好,请到院子里说话。”

林延推门而出,院子里两名穿着青袍的官员一见到自己立即拜下道:“下官叩见大宗伯!”

“什么事说吧!”

两位官员对视一眼。

“启禀大宗伯,三前运送白粮至京的漕军勾结流寇,于临清附近哗变烧毁几十艘运船……”

林延闻言默默叹了气,白粮是江南五府所征课供宫廷和京师官员所用,每年送白熟粳糯米一共十七万四千余石。

但江南富庶之地,沿途受盘剥最重,一石米就要加耗米四斗五升,一百石米另收垫脚银,脚价银二十余两。一艘船从江南运米至京师,三石米最后只能落得一石仓。

运军没有办法,向朝廷抗议多次,却没有反应这一次可谓是官民反,事闹大了。

这名官员跪在地上,额上汗滴直落,他是举出身第一次出任知县,从未遇到如这等大员从他治下过境,故而说话难免结结

“恩,知道了。”

那名官员听林延话说得倒是平和,但从这一句言辞中自己如何揣摩到他的想法,这是在令他心底七上八下道:“昨中都已是出兵平叛了,昨夜下官还命士卒将军报加急送往南京兵部。”

但见林延道:“甚好,你处理此事甚是妥当。”

知县闻言大喜心想,今莫非是我飞黄腾达之。他正要细说自己在其中如何赞画,却听林延打断道:“那你们找本部堂何事?”

对方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道:“启禀大宗伯,眼下运道被封恐怕运船难以北上了,故而下官赶来报你。”

林延闻言踱步。

这样的士卒哗变,老百姓小规模起义对大明朝的官员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他们眼下反而最担心的是耽误了自己进京的行程。

现在的大明朝就如同一艘多处漏水的船,实在令林延对这艘船感觉前途未卜。

林延对这名县令道:“出事的运道离这里不远,眼下汝还以安抚民心,保境安民为当务之急,至于本部堂上京之事可以暂且放在一旁。不要因为本部堂而耽误了你的要事。”

这名官员变色,他还以为林延说得是反话。

正欲解释之间,忽然外面驿铃响动。

都以为有什么紧急军

却听得外传来声音道:“敢问新任礼部尚书在此吗?”

“敢问你是何?”

“我是从京城来的,有急事要面见部堂大。”

“放他进去吧。”

马蹄声响起,一名穿着明黄色飞鱼服的武将于院外翻身落马。

这名武将内向林延参拜后双手捧上金箭道:“启禀部堂大,陛下谕,朝廷不可一无林先生,请林先生接旨后即刻进京,有十万紧急的国事相商!”

林延闻言拜受圣旨,在场的官员见此一幕对林延更添十万分的恭敬。

那武将道:“部堂大乃国家重臣,眼下陛下下旨,内阁下文,都请部堂大即刻进京商议国是,还请部堂大速速启程啊。”

林延手捧圣旨,在福州时是内阁发文催促,在道上是却又是天子下旨。

这在所有看来这一封圣旨意义分比寻常,官员在路上受这圣旨是足见天子对他的倚重。

当年张居正返乡省亲,天子是一三诏请他回京立即主持国是。

为了记此旷世恩典,湖广巡按朱谨吾为张居正老家给他建了一座三诏亭以为纪念。

张居正知道此事后写了一封书信拒绝。

但毋庸置疑,这对于官员而言绝对是一等荣誉。

林延倒是没有什么激动之色,天子这用朝前,不用朝后的尿自己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自己任礼部尚书了,天子有事用得着自己,当然选好听的话说。

林延淡淡地道:“蒙陛下看重,本部堂真是惶恐,但眼下运道不通,前方还有军,本部堂欲北上而不得啊!”

那名锦衣卫道:“既是水路不通,不如部堂大舍舟行陆,再调地方派遣官兵护送部堂大北上进京如何?”

林延点点道:“如此甚好。”

于是林延即让家眷于运船上等候,而自己舍弃运船,乘坐马车改道,打算从河南北渡黄河进京。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