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2/2)

球、石英块、焦炭等,这是为了增大反应面积。塔的顶部是一个装淋洒酸的淋酸盆。同样用耐酸材料制成。淋酸盆底部是一些小孔,以便让淋洒酸下漏到塔内。

在欧洲早期生产过程中,他们都是让工提着一个装满淋洒酸的大桶往淋酸盆内倾倒硫酸,在这个过程中酸很容易溅出,从而造成事故。而在宋强的设计中,他大胆采用了虹吸原理设计了一个自动加酸装置。

即在淋酸盆旁边高处放置了一个底部有管道直通淋酸盆内的、装满酸的大酸瓶,大酸瓶的顶部还另有一根管道垂下来。当加酸的工提着酸桶过来后,他只需将酸瓶顶部垂下来的管道接酸桶内酸面下方,然后将酸瓶通往淋酸盆的管道打开。酸瓶内的酸淋洒盆后,酸瓶内酸面下降,此时大气压便开始将酸桶内的酸开始压酸瓶内,使酸瓶内的酸面始终保持一定高度,从而实现自动加酸。

而卫生塔和捕雾器的设计就更是独一无二了。要知道,早期欧洲的硫酸生产作坊那可真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污染源,经常遭到厂区附近居民抗议从而被迫四处搬迁,其主要原因就是那时候的生产商并不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少量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以及酸雾)进行处理。而在宋强的设计中,尾气在被排放进大气之前要先进卫生塔,卫生塔内放置有浓硫酸,可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吸收掉;剩下的尾气再进捕雾器(一个密闭容器,内部放满焦炭)吸收掉酸雾,最后的气体经由烟囱排大气。此处的烟囱要造得尽量高,以便抽气。

而在卫生塔之前,化学所内有提出是否可加装一个蒸汽抽风机,以使前面几个塔内部保持负压,从而让气体顺利按照次序通过各个塔,最后进卫生塔、捕雾器后排大气。宋强想了想后觉得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因此果断从善如流,又加上了这个设计。

六个圆柱形“塔”的直径为12米,高度为1米,建造完成并投实际生产后,预计每可出成品硫酸1吨左右,而纯度则大约在70以上。如果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得比较出色的况下,大约可制得纯度为75左右的硫酸。这些硫酸到时候还要拿到隔壁的蒸浓车间内进行蒸煮,以制得能够为工业生产所使用的浓硫酸。

整个硫酸的生产工艺、流程全部依托现有的技术和工业水平,而且兼顾到了经济效益,即放弃了昂贵的铅室法(而且铅室法会产生很多杂质),全部设备几乎全是由不怎么值钱的红砖耐火砖(焚烧炉)、耐酸料(反应塔)、玻璃(酸瓶)等制成,成本低廉到不可思议。

有了浓硫酸后,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化工工业才能算是真正打开了局面。此后,盐化工(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盐酸和硫酸钠)可以逐步发展起来了,而小规模工业化制取硝酸(硝酸钾与浓硫酸反应)的可行也逐步进了化学所一帮技术员的眼帘内。

总而言之,第一化工厂硫酸生产线的顺利投产与否对于华夏东岸共和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是远的,对于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进步的促进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毕竟,只有重工业的发展进步才能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进步,而三酸两碱这样的基础化工又是重工业的根本之一,发展好这些产业,是固国家工业根本的大事。(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