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2/2)

今年开辟的面积比去年要多上不少,因为东岸如今手掌握的力资源也很丰富。这些红薯、玉米什么的早在上个月土温刚刚上升的时候就被播种下去了,生长期差不多要4个月,也就是8月中下旬的时候就可以收获。这些种子都经过了优选,再加上去年的生地经过一年时间的料理,如施加农家肥、木灰、淤泥等等,地力如今也肥上了不少,今年的粮食产量应比较可观。

而到了8月份的时候,利尻岛、黑水港、大泊附近的土豆差不多也可以收获了,如果东岸时间抓得够紧的话,也许还能在烟台附近再抢种一茬土豆,然后赶在11月底下雪的时候收获一下,那样整个要塞区内的粮食储备就会充足上许多了。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时候东岸也许还能趁再多收容一些难民过来。

由于田间耕作的大多是被强行掳来的,因此活的积极肯定是不会太高的,但在营地内大量牛马等牲畜的协助下,他们在上个月还是很快完成了田地的耕,然后播种下一年的希望。这些大多是以前的佃农,他们对于东岸给他们分地的许诺很兴奋,但也保持了一定的怀疑,毕竟空白话谁都会说,没见到之前谁也不会相信你。而且听说这些夷(虽然他们自称宋后裔)要带着他们坐船漂洋过海到万里之遥的另外一片地方,这如何使得啊!自家的祖坟、祠堂什么的可都在这呢,这一走这辈子还能有机会再回来吗?

有些不愿意漂洋过海的开始陆陆续续逃跑,但更多的选择了留守。毕竟就算不为家考虑也得想想跑出去吃什么,如今外面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自己又没有余粮,跑出去没多久不是被东岸夷的骑兵追回来就是自己饿死在外面空旷的原野内,实在犯不着。但留在这里的话早晚会被东岸用船装走,然后去到某个不知名的外洋国度,这该如何是好呢?很多明流民就这样在现实与感之间不断纠结徘徊着,直到被东岸装上船送到后方为止。

检查完田地后,莫茗又跑到东城外的码边检查了一下码的建设。由于大量建筑垃圾(拆毁的城墙、房屋)的倾倒,目前东岸已经在海湾内填出了好长一段栈桥。等到后面把栈桥地面使劲夯实后,再用砖石水泥好好修葺一番,差不多一条永固码栈桥就形成了。

除了栈桥外,还有相当多的流民在芝罘岛上修建炮台及陆防碉堡。虽然敌从海上攻来的可能不大,但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因此修个几座炮台、安放十来门大小火炮,差不多也就能将整个海湾覆盖住了。除了芝罘岛外,崆峒岛上还将修建一个安放七八门大炮的炮台及小型岸防要塞。这个岛上有东岸设立的一个流民临时安置营地,此外还有一个硝土场和火药配置作坊,战略位置也比较重要,因此不能轻忽。这个炮台修建完毕后,就将与芝罘岛上的炮台一起,牢牢封锁住海上敌来袭的方向,再加上东岸驻泊在海湾内的舰队,基本上可以做到将来犯敌重创甚至歼灭。

1644年6月5,驻节济南的大顺山东节度使郭升正式确认了莫茗为大顺宁海防御使,同时将李振纲调任大顺登州府烟台县县令。(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