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九章 热带沃土(五)(1/2)

安达十五倒背着双手走在矿区内,他的身后跟着十来名身背步枪的挺身队士兵,这些衣衫旧、胡子拉碴,但悍之色不减,看起来也是战场上打过滚的老油条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眼前的这个矿区呈圆环形,如同一个坑一般,因为刚下过雨,此时坑底到处是浑浊的泥水。十几台老式的畜力抽水机正在艰难地往外抽着积水,不过这在多雨的热带地区来说多少显得有些无济于事,因为只要一场雨,这里很快又会被积水填满。

这个矿坑里有百十个马来正在工作着,他们用简陋的工具(主要是铁钎、铁锹)将一块块硬煤挖掘出来,然后放藤条编织的筐内,再由专门的用马车通过安装在斜坡上的轨道运输出去。这样的工作是艰苦的,也是危险的,但是这些马来却别无选择。他们要么是在历次战斗中被东岸俘虏的战俘,要么是被岛屿八旗部落转卖过来的隶,总之他们是没有自由的。

不过东岸是仁慈的,他们向这些宣布,只要他们在塔城煤矿服务满五年且无任何违法记录,那么他们将得到自由以及一些象征的遣散费。不过照安达十五看来,这里的中恐怕有起码一半是很难活到那一天了。恶劣的环境、繁重的工作、粗陋的食物以及肆虐的慢疾病(坏血症、水肿、肺病等)无一不在侵蚀着他们的健康,他们即便侥幸从东岸的这个煤矿中走出,回去后多半也活不了几年了,这个世道就是如此残酷。

矿区内也不是没有拥有自由身份的雇佣劳动者,而且比例还不少,大多数来自邻近的岛屿八旗部落以及一些尚未归化的小部落。这些野蛮看中了东岸“高额”的雇佣费:每天五分钱、工资月结,他们在东岸这里领到薪水后,再去城外的集市上购买一些快过保质期的廉价红薯或玉米,然后带回家去补贴家里粮。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甚至常年在东岸这里打工,定期让同乡帮忙把粮食带回去。以便能够留在这里多打一些工,多赚一些粮食。

整个塔城矿务局一共雇佣了五百多名这样的马来工,这些比他们在东印度群岛的近亲们要勤劳得多的工着甚至就连南非劳务工们也不愿意的低贱活儿,卑微地泡在满是泥水的矿坑里。用自己的健康与汗水换取一点微不足道的收。这些加上两千名马来隶、一千名南非劳务工,每天能够生产上千吨粗煤,去掉一年中因为恶劣天气而没法开工、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停产的子,塔城煤矿年产粗煤15-20万吨一点压力都没有,有力地保障了本土的各项工业、航运、民间用煤需求。

“2019号。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你被开除了!现在你可以滚了!”一声断喝从矿坑边的一处敞开的木板房内传出,安达十五皱了皱眉,朝前方望去。

只见一个肤色较黑、身材较矮小的马来雇工佝偻着身子倚在门边,他似乎很累,而且不时剧烈咳嗽着,很显然他是得了肺病——一种矿区内常见的职业病。他手里拿着一张单子,上面有一个鲜红的印戳,安达十五不用看也知道那印戳的内容:“因病解雇”。塔城煤矿从不会养病,一旦这个失去了完全劳动力。那么他就会被毫不犹豫地开除。除非他是东岸共和国的合法居民,他们受到了一些法律法规的保护,多少享有一些权益。但这些马来雇工的命运就很悲惨了,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被扫地出门,然后被赶出煤矿,任其自生自灭。

“今天…29号…工资…给我!”马来雇工用不太熟练的汉语祈求着,话还没说完突然又剧烈地咳嗽了起来。他咳得很痛苦,看起来肺病不轻,整张脸都完全扭曲了起来。

“八嘎!你这个马鹿,还想要钱?!快滚!”之前那个男声又响了起来。声音中透着一丝不耐烦。门两名原本闲坐着聊天的矿警也将冷的目光转向了这里,这个马来雇工真是不识好歹,被开除了居然还想要工资,难道不知道你那一两块钱的工资已经被哥几个预定分掉了么?

“工资…家里小孩…吃饭。”马来仍旧执着地站在那里。并在咳嗽的间隙内继续哀求着。看起来他的家庭负担不轻,他还指望着拿到这一元五角钱的工资去集市上买一些玉米或红薯带回家去,以接济家里的粮。这些贝齐米萨拉卡部落的文明水平很低,还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的他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寻找食物而费尽心机,毕竟贫瘠的土地养不活太多。即便是在食物相对较为丰富的热带地区,也不是每个都能填饱肚子的。因此。到东岸这里打工以换取粮食似乎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只要你能一直保持健康。

“啪!”的一声,一袋红薯被扔在了马来的脚下,这是被解雇的工仅有的福利之一,是他们返回家乡时路上啃吃的食物。矿警脚下的猎犬抬眼看了看那袋红薯,然后又不感兴趣地闭上了眼睛假寐,这种粗陋的食物还不放在它的眼里。

马来将这袋小小的红薯紧紧攥在了手里,虽然里面隐隐传出了一发霉的味道,但他仍然不愿松手,因为这种食物对他来说可是能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