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1/2)
终究是形势比
强,
尔金等
并没有太好的选择。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杀了哥萨克,那你就别指望俄国
会对你善罢甘休,他们在雅库茨克有几百名哥萨克,他们会呼啸而来将这个小小的村庄夷为平地,然后迅速抢走被征服者的所有财物。
刘海洋只等了半个小时,然后他就得到了令他满意的回答:这个费雅喀部落愿意举族归附东岸
的统治,并且上缴了十五斤砂金给东岸
作为今年的税金。阿穆尔河流域砂金非常之多,附近很多部族都会在一些浅水处淘金,而这也是那些贪婪的俄罗斯
想要征服这里的原因之一。
鉴于这帮费雅喀
已经在大泊缴纳了四百八十张貂皮以及十六件貂皮袄,刘海洋表示他们今年的税金已经缴纳完毕。这些砂金呢,东岸
也准备收下,不过却也不是白收,他们给这些费雅喀
留下了不少取自济州岛的铁制刀具、弓箭以及铁制箭
,以取代他们以前使用的那些简陋的骨箭。
至于火枪与盔甲,刘海洋只象征
地给了各五件,算是见面礼。为了提升他们的积极
,刘海洋也明确地向他们表示,他们可以去联络生活在阿穆尔河上游及其一些支流流域的各个部族,劝说他们移居到下游来,东岸
将会给予他们庇护。每拉来一户
家,东岸
就出售一枝火枪或一领盔甲给他们,算是一种奖励措施。这些部落同时向博格德汗(满清皇帝)以及沙俄
税,早就不堪重负了。每次俄国收税官到来时,他们总是逃散一空,如同见了什么恐怖事物一样。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
投奔我大东岸极道乐土,大家互相提携,共利共荣。从阿姆贡河(恒衮河)与阿穆尔河
界处往下游直抵河
湾一带,除出海
一段浅滩遍布、水流多变外,大部分航段河阔水
,能通航大型舰船。东岸
的炮舰甚至可以定期来这里巡航,给他们以庇护。况且这一片土地是如此肥沃,附近又有达里津湖、奥列里湖、利亚湖这三个淡水湖泊,绝对是发展农业的天选之地。
在这个年代。沙俄在乌第堡、基廉斯克堡、雅库茨克堡等殖民据点内的哥萨克们都是不种地的,他们的粮食供应除了少部分是由当地迁移过来的俄罗斯
产农民就地种植外,大部分都是到附近的一些土著民族手里征收。这些原住民们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农耕民族,种植水平虽然都不咋滴,但胜在土地肥沃。地里每年出产的燕麦、黑麦之类的农产品为数可不少。再加上不时进行的渔猎以及放牧活动,在俄罗斯
以及满洲
对他们进行殖民统治之前,这些
的生活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
不过随着满洲
年复一年地派兵征讨他们,整村整屯地或杀或抓(去当兵)后,他们的
数量下降极快,很多部族在后世49年建国后还没恢复他们明末时期的
数量。而他们生活的城寨、村子被满洲
损毁,
丁大幅凋零后,从叶尼塞斯克等地蹿过来的零散哥萨克们就笑歪了嘴。所到之处基本没有谈得上成规模的抵抗,往往70个哥萨克骑兵就能纵横上千俄里;波雅尔科夫的探险队一百三十
(其中哥萨克只有不到一半)纵横多条河流,跋涉七千多俄里。历时三年,中途与无数大小部落
战,到最后竟然还能安然返回雅库茨克,由此可见本地的
丁凋零到了什么地步。
几年前索伦
还能组织起六千
的军队对抗满洲
,但现在你让他们凑出一千军队来都很难。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
丁被满清大量抓捕后快速减少,一个就是原本聚居在一起的部落民们分散到了各地,很难再召集起来了。而这些分散的部落民们由于力量薄弱,却成了哥萨克们最好的剥削对象,比如
尔金部落就是如此。因此。让
尔金部落的
想办法劝服附近一些零散的小部落迁移到阿姆贡河、阿穆尔河以及三湖地区定居,还是有不小的可能
的,前提是你要能庇护他们的安全。
一旦他们安定下来,毫无疑问。每年将给东岸
创造无与伦比的巨大财富。砂金、名贵皮毛、马匹、鹿茸、
参、鱼
、
、燕麦、黑麦以及最为重要的优质兵源,而东岸
所需要付出的只是教会他们修建一些“现代化”的防御设施,并定期派遣炮舰巡航阿穆尔河庇护他们的安全,不让那些贪婪的哥萨克以及满洲博格德汗的
能够随意剥削他们。
这样的要求对东岸
来说并不是很困难。他们只需在每年十月份港
封冻前每十天半个月地派一艘炮舰到黑龙江上走上一遭,顺便和这些部落民们进行一些贸易,基本上就尽到这方面的义务了。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可以派一些军队定期到这里进行一番拉练,震慑一下附近已经有些肆无忌惮的俄国
。
去年的时候,莫茗就已经写信给本土请求建造一些吃水浅、航速快的内河炮舰。这种内河浅水炮舰技术含量并不怎么大,马力也只需要15-20匹就足够在内河进行探险、护航以及各种战斗了。当这种内河炮舰运来远东后,阿穆尔河流域、图们江流域、辽河、鸭绿江、汉江等被大船视为畏途的河流就将被东岸
征服。东岸军队也就可以不必再限于只在沿海地带活动,转而可以沿着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