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网(一)(2/2)

时大造渔船,增加渔获量。而济州岛的彻底占领,更使得岛上肥沃的牧场以及大量的存量牲畜落了东岸之手,粮食在今年,应该是不至于太过缺乏了!

因此,在发现能够养活更多之后,东岸在江北的时候便不再顾忌,每攻一个州县都裹挟大批男上船,然后拉到东北或烟台。据统计,截止1646年4月25,45-46移民运输季结束后的黑水地区的移民已经维持在六万多的高位,差不多是史上最高了。

其中,烟台地区的滞留移民(不含军队数,下同)约为25万——这些迟早都要转移到别处,因为烟台的作用已大大下降;库页岛(含黑水港、大泊港以及利尻岛)上的最多,约有36万(包括五千常住居民);处于东岸间接控制下的济州岛上新增了约六千打散后分配到岛上的明百姓,这是为了给岛上翟从谔等三家武装稳固根基用的。他们三家合兵才5500,控制岛上数万朝鲜总感觉有些不稳当。

最后,东岸还将俘虏的总计约两千名清军许定国部河南兵打散后分配到了庙街以及恒衮寨两处,由当地的山丹看守,进行劳动改造。如果表现正常的话,一定时间后他们可以被赦免为自由民,并分配土地,在阿穆尔河流域扎下根来。其实这些原本都是河南的泥腿子,跟随长官稀里糊涂投降了清朝,然后又稀里糊涂去了山东,再被一战击溃抓了俘虏,到现在都闹不清楚状况呢。

他们跟谁混不是混啊,只要东岸让他们吃饱穿暖,就是跟着他们打“我大清”也是没二话的。这些到来后,庙街与恒衮寨两处的分别达到了两千之众,算是初具规模了。而且他们和山丹不是一个系统的,挤在一起也能互相制衡,便于东岸羁縻这两处。两千的城寨,在此时的阿穆尔河流域绝对是一般的存在。这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结果啊,山东、河北、江北多的就是流民,一脑儿地塞到东北来,即便冬天因为不适应死掉一批,也还会有更多的活下来。这些都会极大地改变此地的种构成,对以后东岸开展的各项战略影响远。

此时两艘内河炮艇就载了第二批约五百来到庙街。这些还穿着清军号衣的降兵们抖抖索索地跨出船舱,垂丧气地被押到了岸上,由本地的山丹看管,然后进行劳动改造——主要是种地、伐木、筑城、割、照料牲畜。这些中基本没有军官(军官都去黑水煤矿劳动了),因此比较好管束,东岸也留了几名顾问在此,名义上是联络官,实际是本地的太上皇,监视两地的一切事务。

阿穆尔河流域,承载了莫茗莫大帅一个绝大的计划,即在此地屯田数年,积蓄粮、搜罗野真各部,同时移居明至此,壮大丁。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逐步向黑龙江南岸以堡垒战术蚕食,有时候甚至会出动大队骑兵南下打谷,使得清廷扰不胜扰。以此时东北地区令蛋疼的通条件,清廷顶多派个一万来此地作战,多了后勤就支持不住。

在17世纪50年代,清廷曾两次派兵和俄罗斯战,第一次两千八旗兵,被哈罗夫的170名哥萨克大败后(死伤七八百,被夺炮两门),第二次派了一万八旗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击败数百名由俄罗斯产农民和哥萨克组成的混编部队。最后自己也因为粮尽无奈退兵,夺回的失地后来又被俄罗斯占去,由此可见清军转运补给之困难。

但东岸可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是可以在当地屯田,二是可以用船只运输粮食过来,后勤支持比清军强了百倍,打起仗来自然大占上风。(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