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1/2)

1647年9月1,麦哲伦报站。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笼罩在麦哲伦报站上空多云终于散去了不少,温暖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盖满了积雪的原野上。范例穿着好友黄仪从库页岛寄回来的熊皮大衣,手里提着个装着重要文件的公文包,在几名随从的搀扶下踩着一条被特意清扫出来的石子路朝前走去。

自从穿越以来从未出过一次海的他这次乘坐海军战舰过来时可谓了是受足了罪,冬季南大西洋上狂的海风几乎将他的苦胆都吹了出来,在航程的最后几天,他几乎整都躺在“八月十”号战列舰船长室内的吊床上。

而在抵达风平静的奥特韦湾后,知重任在肩的范例便在随从们的搀扶下立刻前往麦哲伦报站内歇息。他此番被国家报总局任命为新一任智利报区主任兼麦哲伦报站站长,至于原本的毕拉斯站长,则因为工作“认真且卓有成效”而被调到西圣维森特这个花花世界,担任东岸商站(同时也是秘密报站)的负责,负责搜罗西的各类报、同时谨慎地发展线,为以后布局。

跟随范例一同来到麦哲伦报站的还有三十多名国家报总局的分析员、报员、探员之类的业务骨,他们中的少部分将继续留在本土,一边渗透、影响周围的塔哥尼部落,一边培训阿劳坎抵抗分子,以支持他们正在进行中的“正义的解放事业”。

但大部分员将以东岸顾问团的名义前往阿劳坎城(纳塔莱斯港),前往那座据说是整个智利“最自由的城市”内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阿劳坎的经济、军事、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与改革提供建议,同时帮他们培养出大批的政务官和事务官。

阿劳坎现在已经认识到与西班牙的民族解放战争是长期的事业,因此他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壮大自己,而阿劳坎城地处智利南部的偏远山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离此还远,正是发展为自己大后方的天选之地。目前这座城市和附近的郊区一共居住着超过六千名阿劳坎,他们有的是本地的居民。但更多的是从北方拖家带逃过来的难民,他们无法忍受西班牙越来越沉重的剥削以及矿山上越来越繁重的劳动,因此决定离开白统治的核心地区,到南部的寒冷山区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没有西班牙的地方就是天堂。

报站内多了不少砖石砌成的建筑,计有办公楼房一座、粮库一座、物资库一座、道观一座、炮楼两座,而在粮库和物资库外还圈了两圈围墙:一圈木质的、一圈砖砌的,可见用心之良苦。两道围墙之间间隔不远,上面搭了一层用附近砍来的木连接起来的过道。过道上不时有一些穿着皮甲、手举火枪的两米巨汉走过。

这些都是被报站的东岸收买、拉拢过来的本地土著——塔哥尼。其实附近居住的塔哥尼、阿拉卡卢夫的部落很多,东岸也懒得具体分辨,统一将其称为塔哥尼。目前整个报站内已经雇佣了超过一百五十名塔哥尼,其中五十担任着杂役的工作(养猪、放牧、打杂),另外一百则加了本地的守备队,并被配发了长矛、军刀和火枪。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现在都已经了教,成了赵琰赵真在此地发展的道教信徒。他们平时白天要么在教会的组织下种地、活,要么前往报站接受军事训练,而晚上则经常前往本地的道观参与宗教活动。在赵琰看来。了教的塔哥尼才是好塔哥尼,其他的都是野蛮,都是不可信任的对象,都是需要改造的对象。

目前本地信了道教的塔哥尼已经增加到了数百,这得益于赵真手下的道长、道士们不辞辛劳的工作以及阿司匹林等药品的巨大功效,这使得大量的原始塔哥尼从心底里相信了天尊的无上威能。甚至于,某个被药品缓解了多年风湿痛楚的塔哥尼部落酋长举族来投,并且全部落一百余集体教,成了东岸忠实的帮手。

在文明的碾压加成下,对野蛮的传教效率果然是极为惊的!现在这些信了道教的塔哥尼已经全部搬到了东岸麦哲伦报站周围聚居。开始接受道观的管制。在东岸这种全新道教的思想洗礼下,淳朴的塔哥尼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他们接受了道士们提出的节制纵欲、享乐、费的行为,开始细地打理自己的生活。牲畜不再被随意宰杀。而是在东岸的引导下开始成规模地饲养;他们同时还从东岸手里领到了黑麦、燕麦种子,并开始在报站周围开辟荒地、种植谷物;他们同样还学会了制造小木船,然后到海湾内进行捕鱼,这样全方位地搞了一圈下来后,这些塔哥尼顿时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进到了定居农耕社会,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是天尊财富的托管。作为托管,我们有责任将财富增值。”“天尊号召大家从事工商业,并且在工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决不坑蒙拐骗。”“一名真正的道教教徒应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并且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