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1/2)

1648年5月30,穿着一身天蓝色牛仔服、带着帽的李振纲站在哗哗流淌着的棉河(菲赫拉纳纳河)北岸,与几名新华夏开拓队派过来的官员一起丈量着土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此时已经是旱季(凉季)了,雨季时原本浑浊凶猛的棉河现在显得颇为安静温顺,水位比起那时是低了许多,当然随着从上游携带下来的泥沙量的减少,这水质也是愈发清澈了起来。岸边稀稀拉拉地生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木,除此之外便是随处可见的荒

这里是热带稀树原气候,年降雨量较少(北边的原降水600毫米以上,南部偏少)、光强烈、照时间长。特别是在旱季,渴的土地上甚至就连动物都很少见到。若是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灌溉设施,这里无疑是不适合任何农业生产活动的。原来这里不多的土(马来后裔,间或夹杂着些阿拉伯与马来的混血后裔)就是没修建起水利灌溉设施,因此他们只能过着落后的游牧、采集生活,始终未能像他们中央高原上的亲戚那般进封建文明。

当然现在这些原住民们都已经被荷兰捕杀净了,东岸在这附近转悠了大半个月,愣是连一个也没看到,这里实在是太荒凉了。热带、旱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似乎就已经宣告了这里的死刑,但幸好我们还有这条水量丰沛的棉河,李振纲暗暗想道。

棉河里的动物不少,但数量最多的无疑是非洲鲫鱼,其次便是鳄鱼。是的,你没看错,这些鳄鱼与海峡对岸的莫桑比克的鳄鱼是同一品种,似乎在很久远的年代之前就来到了这个岛上,也许比那些公元前乘坐着独木舟、带着稻种和椰子来到马达加斯加的马来还要更早“定居”在这里。

除此之外,原上还有大片游着的驼峰牛——基本还处于未驯化状态,这个岛上没有大型食动物。因此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很多。棉河对岸的荷兰这些年来在捕捉土之余可就是依靠捕杀野牛过活的,只可惜他们数太少——才二十多个,因此这些产业并未能够做大。

马岛上生活着300多种陆栖动物,基本都是岛上特有的物种。其中如狐猴、马岛灵猫还是动物中的原始种,对研究进化的科学家们来说价值极高,曾经蒙虎就在这里研究了大半年,并详细记载了许多动物的习与特点,目前他的学生仍在这里长期蹲点研究。岛上还有200多种鸟类。其中180种是本地特有,这些鸟的特点是体型硕大、不怕、不会飞行。

这座世界第四大岛有多种气候,比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高原气候、热带原气候以及亚热带气候(南端),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岛、一个国家有如此之多的气候汇于一身了。这个岛上80的植物都是特有的,而且因为与世隔绝而没有大陆上的很多病虫害,发展农业的条件相当优良——前提是东岸独霸这里,同时在这座岛上执行类似锁国令的封闭政策,断绝和除东岸之外国家的往。

“这座岛上最值得警惕的畜生就是鳄鱼和野猪了,鳄鱼可能会袭击家禽,野猪可能会糟蹋庄稼。除此之外一切都很安全。”陪同李振纲等前来丈量土地的一名科员开说道,“不过它们的数量不多,你们可以在棉田周围种上仙掌,这里的仙掌非常厉害,野猪绝对会绕着走。当然在栽种仙掌篱笆之前,你们首先要配合政府对棉河河道进行一番整治。”

这名官员中提到的棉河河道整治,其实主要指的是对棉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众所周知,棉河发源于中央高原,那里水量充沛,特别是雨季的时候。棉河水位往往会涨甚至淹没两岸大片土地。肆溢的洪水给河两岸的土地带来了充足的养分,因此这里的植被比他处更为茂盛,野牛群的数量也最多。

不过现在东岸要在这里开发棉花种植园,那么肯定不能任由每年都发洪水。因此如何防止上游冲下来过多的泥沙、使得河床逐年太高,最终导致河道蓄水量减少,就成了大家必修的课题。

依照东岸目前的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修建大量的工蓄水池,此外便是挖河道并加速其流大海。在这之中,挖河可以从本土调集大量的挖泥船。看起来似乎比修建工湖泊容易多了。但要知道这里可是热带原气候、是旱半旱地带,白白让大量淡水流海里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此,在棉河流域尽量利用现有条件改建工水库蓄水,同时开挖大量灌溉水渠浇灌作物,便成了消耗雨季时过量水资源的不二法门——而棉花这种大量消耗淡水的经济作物无疑是最合适的。

当然修建工水库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这是一个长期计划。在现阶段,主要还是靠在河道两岸栽种树木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为主,同时尽量修建一些长距离的灌溉水渠——水渠底部以砖石水泥砌成,上部盖上木板,以防渗漏、蒸发——来灌溉棉花种植园内的作物。

棉河河道两岸栽种的树木以栎树、柳树为主,而不是采用新华港、塔城、圣玛丽岛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