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北宁(一)(今日四连发)(2/3)
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 中国台湾省,之后
中国台湾省,之后 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
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 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
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 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花鲳
花鲳
花鲳
 学名 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
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 中大,
中大, 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
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 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
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 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
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 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
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 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
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 度22-133米,
度22-133米, 
刀鲳
 刀鲳鱼,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 食
食 鱼类,喜欢
鱼类,喜欢 
刀鲳
刀鲳
 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 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
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 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
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 弧形隆起,锐薄如刀。
弧形隆起,锐薄如刀。 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
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 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市场上常有不法商家用其冒充银鲳鱼售卖,但其营养价值远不及银鲳。
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市场上常有不法商家用其冒充银鲳鱼售卖,但其营养价值远不及银鲳。 
乌鲳
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
乌鲳
乌鲳
 鲜、 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
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 小,吻短,
小,吻短, 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1]
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1] 
灰鲳
 近海暖温 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
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 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
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 质肥厚,
质肥厚, 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
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 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
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 中上层鱼类,平时分
中上层鱼类,平时分 
灰鲳
灰鲳
 散栖息于 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
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 不超过130米,喜在
不超过130米,喜在 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刺鲳
 俗名?鲳、 鱼、瓜核、
鱼、瓜核、 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
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 鱼。
鱼。 食
食 ,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
,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 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
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 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
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 
刺鲳
刺鲳
 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 叉形。
叉形。 
价值功效编辑
营养价值
 鲳鱼含有多种营养。100克鱼 含蛋白质156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19毫克,磷240毫克,铁03毫克。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含蛋白质156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19毫克,磷240毫克,铁03毫克。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食用功效
 鲳鱼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 、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很有效。平鱼还可用于小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很有效。平鱼还可用于小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医学价值
 鲳科动物银鲳的 。鲳鱼又称昌候鱼、昌鼠、鲳鳊、镜鱼、平鱼、叉片鱼。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沿海。获得后,除去鳍、内脏,洗净鲜用。
。鲳鱼又称昌候鱼、昌鼠、鲳鳊、镜鱼、平鱼、叉片鱼。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沿海。获得后,除去鳍、内脏,洗净鲜用。 
 比目鱼又叫鲽鱼,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统称。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卵圆形或长舌形,最大体长可达5。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眼均位于 的左侧或右侧。
的左侧或右侧。 稍突出。鳍一般无鳍棘。背鳍和
稍突出。鳍一般无鳍棘。背鳍和 鳍基底长,与尾鳍相连或不连。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暖热海域中,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种类繁多,全世界有540余种,中国产120种,主要类别有鳒、鲆、鲽、鳎、舌鳎等,为经济鱼类。[1]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
鳍基底长,与尾鳍相连或不连。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暖热海域中,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种类繁多,全世界有540余种,中国产120种,主要类别有鳒、鲆、鲽、鳎、舌鳎等,为经济鱼类。[1]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 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
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