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西印度洋(二)(1/3)

作为大泽县的首府城市,多凡镇从一开始就被揉了许多法兰西的元素,这不但是因为其居民中有一定比例的法兰西裔,更因为多凡镇的城市建筑风格带有浓厚的法兰西元素,这从港货栈外侧那硕大的金百合花石雕就能看得出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个由法国驱使数千土历时多年修建起来的货栈,原本是用来储存粮食、弹药及欧洲工业品的。当的时候,货栈遭到马南扎诺酋长所部的洗劫,几乎所有物资都被拉士兵抢掠而去(而这也是与山民部落联盟分道扬镳的原因之一),不过好在设施基本完好无损,后来被东岸用一点微不足道的物资从手里赎买了过来,稍加整饬后便成了自己经营岛屿南部的老巢。

如今的多凡镇,不但是大泽县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海军第二舰队的一个重要港,他们投了一笔不菲的资金在当地建设了船舶修理所、现代化码、储煤站、灯塔等设施,同时也为该港争取到了建立一套小规模船舶工业体系的权利,目前员和设备正在陆续筹备之中,不就将正常运行起来。

此刻多凡港码货栈内再度存满了海量的物资,基本都是本土运来的武器弹药、罐食品、药物等军资。另外,大批工也在货栈旁边兴建规模更大的仓库,那是国家储备粮库的谷仓,用于存放县里的战略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

军资和粮食是拿来出售的,粮食用于出售给,那些生活在马哈法利高原上的游牧、游耕民族虽然悍勇难制,但食品缺乏一直是个大问题,虽然他们如今得到了原法国的殖民地新卡昂、圣路易镇那一片条件相对较好的“瓦拉”,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他们要想恢复那里的农业生产,大概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了。或许,永远也无法恢复也说不定呢,因此粮食是用来制衡这势力的一个非常不错的武器。

而如果说粮食是拿来出售给旱高原上的的话,那么军资的运用可就相当巧妙了。这批国内民兵使用后淘汰的枪械,虽然旧得可以,可在对外贸易完全被东岸把持——东岸已经在所有文明国家面前直接宣布独占这座世界第四大岛了,截止目前无提出异议——的新华夏岛,土想要获得枪械就太困难了。除一些生活在沿海的土部落可能获得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乃至葡萄牙偷偷摸摸走私而来的火器外,就很难获得任何成规模的火器装备了,这使得每一件流岛内的火枪都显得弥足珍贵,即便那只是一杆被使用了有些年的旧枪。

火枪原本是按照评估的局势有区别地出售给周围各路势力的,以从他们那里换取包括隶、土地在内的各种好处。不过,在安泰莫罗、安泰法济、安泰诺卡等山民部落与东岸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大之后——东岸与他们之间的摩擦更多地集中在对土地的争夺上,因为山民们认为东岸的咖啡种植园严重威胁到了他们家园的存在——更多的武器开始流到了与他们同样不对付的手里,以便让数居于劣势的能够更有效地与那些山民对抗,使得他们无暇找东岸的麻烦。

中间当然不乏有脑的智者,马南扎诺酋长就对东岸的意图若观火,不过他们与山民之间的矛盾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再加上掺了那么一丝征服山区扩大领土的野心,以马南扎诺酋长为首的武装集团开始驱使他们的附庸部落马哈法利、安汤德鲁瓦频频挑衅山民部落,进而发展到小规模的武装冲突,简直让东岸笑歪了嘴——这才是殖民的正确打开方式嘛,挑唆土互相争斗,为外来殖民者提供财富、隶,两败俱伤后被殖民者给一并收拾了,才是王道啊!

而且,这种王道的殖民方式还在这些土身上屡试不爽,前有萨卡拉瓦在大庆盆地与东岸纠缠多年最后被迫为王前驱的往事,后有新华夏岛东南部山民与高原之间的争斗,土屡次跌倒在同一个坑里爬不起来,也是无比。

今天大泽县又要发一批货给了,马南扎诺酋长年纪虽然已经不小,但雄兴壮志却不曾稍减,他去年(1668年)已经驱使部众在山里与安泰莫罗、安泰法济发生过两次规模不小的冲突了,双方的死伤都颇为不小,让大泽县县长蔡盛国吊都笑歪了——真是愚蠢的土啊,等互相削弱到一定程度后,就等着被东岸一并收拾了吧。届时一向居住在高原上的、马哈法利或许还能有点活路,但占据着优质土地资源(可种植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的低矮丘陵)的山民部落们,估计会死得不能再死了。

即将售卖给的武器计有32-丙式燧发步枪四百杆、41年式钢制刺刀一百五十把、牛皮弹药包二百件,另外皮甲、矛、军刀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林林总总加起来还是不少的。用来支付货款的除部分从山里河流淘到的纯度不甚很高的沙金外,就只有诸如牛羊、战俘之类的实物了,好在东岸对此也不挑,有什么就收什么,好说话得很!

不过,最近支付的一批货款中,东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