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北宁(九)(2/3)

的南铁幼病院)也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医学才,使得国内目前也已经可以适当地扩大一下医疗服务的范围了,让医疗不再仅仅是各种特权团体和有钱的专享服务,尤其是这种在旧大陆除了战场外便很少见的外科手术。

毋庸置疑的是,在东岸做手术可比在旧大陆要“享受”多了。因为东岸这里没有那种极端错误的医学认知,比如此时流行在欧洲的生命力学说、体学说等等;他们同样不喜欢从木匠、剃匠里面招募外科手术医生,因为这显得很不够专业,同时也很危险,他们更喜欢专门培养联系过无数次的专业外科医生,这从《病理解剖学》;最后,他们有专门设计、打制的手术器材(且器材的数量和种类也在慢慢增加),同样也有严格的消毒程序,虽然有没有效很难说就是了。

一般来说,在此时的全世界,做截肢手术时肢体的严重损伤或者坏疸的出现是主要适应症。东岸医生经过多年的练习——这种解剖尸体的行为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东方,都是被社会舆论所严重不容的——如今在处理过程中已经学会在保存最多的软组织时应切除更多的骨,使得皮肤能够覆盖骨,以便其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形成一个能附着其上的可用的伤肢的残端;东岸同样通过解剖了解到了更多的手术时的止血方法,比如血管结扎术等等,而不是使用传统的沸油、烙铁烧灼伤以止血的方法,虽然这两种手段东岸也没少用。

从以上两点便可看出,大量的解剖练习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意味着什么。也只有通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让充分了解到体的构造,像旧大陆那样招募剃匠和木匠充当外科医生(一般都是兼职),那简直就是一种胡闹,在东岸是被严厉禁止的。

此外,作为一个军国主义氛围较为浓厚的国家,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医生们对于“战争创伤”的研究也非常。尤其是在火药应用得益广泛后,战争开始为们“提供”大量不同类型的损伤,即伤兵的伤特征被极大改变了,以往积累的经验很多时候再也不管用了,这令很多一筹莫展。

比如,铅弹和其他弹穿透肌碎骨骼并将异物植处,随之而来的感染便成了一个主要问题。东岸对此的研究目前已经比较了,不像是旧大陆那样仍然简单地以“火药毒”来认识。不过饶是如此,东岸对于如何消毒及消除术后感染仍然是办法缺缺,他们和旧大陆的一样对于感染束手无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消毒,同时用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药膏——比如英格兰发明的用蛋黄、玫瑰油和松脂调和而成的油膏,被东岸重金求得,效果只能说一般般——对伤进行处理,然后把一切给老天,看各的运气!

高郭乡这边进行的手指截肢手术看起来还算比较顺利,主刀医生——一个看起来年轻得过分的家伙,这多多少少让患者有些不安——顺利切除了已被压得血模糊、烂得不像样子的坏肢,这才放下手术器械,让助手们对伤进行止血、消毒、涂抹油膏,最后捆扎绷带。整个过程忙而不,所有看起来都训练有素,显是平里练习多了的缘故。

当然了,这种练习主要存在于学习期间,盖因整个巡回医疗队做手术的机会并不算多,他们平时做得最多的工作还是给国民们普及疾控知识、分发药物、拔牙、处理伤等等,在整个长达大半年的巡回过程中,他们仅仅是在南边的伊瓜苏县于迫不得已的况下给一位难产的孕做了剖腹产手术——这种高难度的手术的结果自然是悲剧的,事实上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医疗系统几十年来尚未有成功的保证母亲存活的剖腹产手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想改善东岸全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单靠这种临时质的巡回医疗队是没什么用处的。东岸真正要做的,还是要扩大医院的数量、培养更多的医务员,全国才十六所大型医院,简直有辱执委会伟光正的形象嘛!要知道,全国目前可是有88个县呢——在上个月刚刚成立了福兴县(第86个县,下辖福兴镇、振华乡、新建乡、振东乡、永井乡、野芦乡,共六个定居点)、南胜县(第87个县,下辖南胜镇、团乡、立秋乡、板浦乡、连成乡、云台乡,共六个定居点)、新坝县(第88个县,下辖新坝镇、花园乡、燕尾乡、里库乡、芦堆集乡,共五个定居点)——居然才只有十来个县有正规的医院,其他地方就只有一些小型医务室、诊所乃至在乡郎中充门面,这简直就是无法让习惯了后世医疗密度的穿越者们无法接受嘛,虽然这个医疗体系整体上比起旧大陆国家已经好上太多了。

而要兴建更多的医院、培养更多的医务员,以东岸那种益求、宁缺毋滥的态度,估计也不是短时间内能一蹴而就的事。君不见,都几十年了,他们也才粗粗建立起了一套看起来非常可怜的医疗系统、两家规模勉强算是尚可的国营制药厂(北方制药厂和西制药厂)、一所专门的医科学校(当然也不能忘了兵团堡也在培养医学才)、两家疗养院、两家医学研究所(南铁病理研究院和首都医学研究院),生产了那么几十种药物,但面对整个社会的需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