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穆尔河新气象(五)(2/3)
的大力支持,支援了很多教官,相信等这些学校办成并正常运转多年后,外东北又将是一番新的局面。
 “另外,教育要好好搞,这军事方面也不能放松了。”陆小峰在北宁
创时期就在那边工作,对如何于这类蛮荒之地为官轻车熟路,因此在询问了教育方面的事
后,他又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军事上,只听他说道:“海兰泡县保安团的员额现在才三百来
,而且也得秋收后才能集结完全,力量还是稍嫌薄弱。而第三步兵团的任务又很繁重,经常各地调来调去,缓不应急之下未必能及时给予我们县乡以支援,因此万事还是靠自己好一些。因此,我打算扩充一下保安团的士官队伍,并将其规模维持在五十
上下,由县政府负担财政开支。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有事的话,我们可以立刻往里面填补征发来的新兵,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包围我们的家园。” 
 目前,海兰泡县保安团的士官队伍只有十余
,基本都是征战多年后退下来的年纪较大的老兵,平时分散在各地,农闲时分对县里各处的民兵进行
练(一般都是县里要求各乡派遣若
数量的壮丁到指定地点集合),
冬前集中进行一次会
,以训练各部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也是山丹原住民的最薄弱环节,组织度低,不然就凭他们的勇武,当年也不会屡次败在黄台吉及俄国
的手下了。 
 陆小峰要求将职业士官的名额扩充到五十
,不是想扩大海兰泡县保安团的规模。他的意思,是在县城内维持一支数十乃至上百
的
锐的快速反应队伍——队伍的构成是以
锐的士官为基
,辅以县城及近郊各村
流派来受训的子弟——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至少,他可不想就连为自己官署守门的兵丁,都是从县城里临时拉来的壮丁,那简直就是不像话。 
 不过,俗话说兵马未动粮
先行,陆小峰一提要多招三四十个职业士官,底下
便紧张地盘算起了此举要耗费县里多少钱粮——一年下来几千元是跑不了的,再加上长期维持的快速反应队伍,这开支对海兰泡县这么一个穷地方确实不是什么小负担——算清楚后大家悄悄松了一
气,觉得此举虽然耗费不小,但大家咬咬牙也是能负担得起的。 
 谈完这个事
后,陆小峰又和诸
聊起了农业生产的事
,比较琐碎,大体上无外乎从大泊植物园申请一批经过优选培育的黑麦种子,再移栽一些培育出来的适应本地气候的果树。海兰泡这么一个地方,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通便利,确实是发展粮食种植业的好地方。听说现在黑水县工业基地已经能够小批量生产马拉小麦收割机、畜力脱粒机、马拉滚筒压路机这类农业机械(这使得大农场生产成为了可能),那么下一步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着从开拓队那里申请贷款购买一些,然后用到县里来,以充分利用这里的土地资源。 
 上午十二点,会议结束,新官上任的陆小峰腐败了一把,下令将养在县政府后院的一只羊杀了,然后拿出了两瓶从本土带来的河中大曲,与一
下属们推杯换盏,热热闹闹地聚了一餐,算是拉近了一下关系。 
 下午的时候,喝得有些微醺的陆小峰说什么也不愿休息,而是带上了几名随从,骑马去近郊的一些村子看了起来,他得尽快熟悉自己治下乡村的
况,以便做到施政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而不是拍脑袋胡
决策。 
 在参观这些村落的时候,陆小峰算是开了一次眼界,对此地居民的贫穷和愚昧程度有了更
的了解。同时,他在翻译的帮助下艰难地与村民们攀谈之后(土著们的语言并不丰富,使得
流也成了一种难事),对
报上所写的关于这些
的描述有了更
刻的印象——“……这里的居民智力发展程度较低,与印第安
类似,但他们更强壮、更勇敢。长期艰苦卓绝的生活,使得这些
被训练出了一套御寒和忍饥挨饿的本领,这使得他们非常适宜成为一种非常出色低成本的士兵……” 
 村里有一个兵团堡毕业的
部,同时也是副乡长,驻村好几年了。出来迎接陆小峰的时候,从他的穿着上已经完全看不出他曾经身为一个东岸
的装束了,只见他穿着山丹
风格的服饰(当然不是充满腥臭味的鱼皮衣服了),蓄着长发,体格高大,但不如那些山丹
健壮结实——山丹
身材一般不是很高,因为身躯高大的话会妨碍他们在
山老林里的活动,但骨骼极为粗大,身上所有突起、脊骨和固定肌
的结节都异常明显,肌
结实发达,大概是因为长期与自然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形成的独特体格。 
 陆小峰之前也看过资料,说山丹
手臂上青筋
起,无皮下脂肪,肥胖、长膘的
很少(大概是因为脂肪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缘故了吧),虽然他们经常吃大量的富含脂肪的鲑鱼、鲟油、带血的
(生活在海边的一般还吃鲸油、肥海豹),大量地吃、生吃、晒成
吃。而也因为如此,他们的咀嚼肌非常发达,但牙齿磨损得非常厉害。这些
也只有在宴请客
的时候,才会在食物中添加蒜
或浆果,就着鱼
一起吃——当然了,在东岸
来了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离彻底改变还有一定的距离。 
村里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