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风起云涌(六)(2/3)
一些物质上的补充,但逝去的
命可回不来,这仗已然是有些亏了。 
 而且看样子,现在东岸
是越来越有准备了,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猝不及防、混
不堪了,他们开始有组织地进行防卫,并且很是给来犯者造成了一些死伤,这使得一些小
的通古斯
武装考虑到成本的问题,不一定会对这些村庄进行死磕。 
 而说到这些小
的通古斯
武装,就不能不提到如今东岸
领地上“揭竿而起”的大量布里亚特
、鄂伦春
、鄂温克
、达斡尔
等部落民了。这些
以往摄于东岸
酷烈的手段,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当顺民,给东岸
提供木
、貂皮、粮食、
、砂金等物事,有时甚至还要成本劳役和兵役,这对于崇尚自由的他们来说非常反感,但却又不得不屈服,否则东岸
的讨伐队分分钟上门教他们做
。 
 但现在
况不一样了!俄罗斯帝国发动了针对东岸
大规模袭击,光哥萨克骑兵就出动了一千五百名,分成多
直扑东岸
的各殖民城镇。尤其是东岸
设立没多久的结雅、乌第等县,地方上有大量不服管教的部落民,以前不敢龇牙咧嘴,现在
顶上的大山没了,自然一个个都跳出来,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东岸
一时间疲于奔命,地方秩序几乎完全瓦解。 
 根忒木尔酋长此时的队伍里,就有超过一半是收拢来的此类部落民,这些
对东岸殖民政权没有丝毫好感——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对俄罗斯
就有多少好感——跟在根忒木尔酋长
后面,既能报仇,有时候还能捞一些好处,因此投奔他的
在这几个月间是越来越多,眼下可能都快突
一千了。 
 不过这事也从另一个侧面引起了根忒木尔酋长的一些担忧。作为俄罗斯
最忠实的走狗之一,酋长本
是清楚俄罗斯控制区的部落民们同样对当地的殖民政权敢怒不敢言的,而且就程度而言恐怕比东岸
这边还要更加严重呢,只不过是慑于哥萨克骑兵多年来的积威不敢轻举妄动罢了。可一旦东岸
大军打过去会怎么样呢?根忒木尔酋长下意识地不敢去想这个问题,因为用脚趾
想想也知道,一旦这种事
发生,阿尔
津、涅尔琴斯克(即尼布楚)一带生活着的大量部落民们一样会趁机“揭竿而起”,向俄罗斯
讨债。那个时候,根忒木尔酋长这种二鬼子的
子,怕是比哥萨克还要难过呢,希望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吧! 
……
 1672年11月10
,就在根忒木尔酋长于乌第县一带四处流窜的时候,远在南边的华夏东岸共和国黑水开拓队队长刘建国,也带着一支庞大的队伍刚刚出了伯力县城没多久。 
 这支队伍的
数很多,前后加起来超过了两千,
持刀挎枪,虽然不似经制部队——如黑水的子弟兵第三步兵团——那样充满着一
子
悍气息,却也不可小视了。毕竟,能在这外东北苦寒之地生活这么久的,就不可能是什么柔弱之
,再加上每年两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这伙子民兵的水平可并不比敌
低到哪里去,至少根忒木尔酋长麾下那帮子乌合之众应该是
不过他们的。 
 三个星期后,这支部队经过长途跋涉,冒着刺骨的寒风,终于抵达了设立已经有些年
的同江堡,并在这里暂时休整了下来。同江堡连通周围的屯垦村庄,一共生活着超过两千名东岸
,同时还有数目难以确切统计的达斡尔
、鄂伦春
部落民,也算是一处繁华的所在了,物质条件相当不错。 
 寨子里的官员早就接到了信使传来的消息,因此一早就准备了汤饭、住房和取暖薪碳,让大军能够去去一路上积累的疲劳——大冬天地在黑龙江一带野外行走,虽然有骡马、雪橇等工具,但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现代
大概是没法想象那种艰难困苦的。 
 刘建国身上穿着一件厚实的海豹皮衣、脖子上圈着一条貂皮围脖、脚上是昂贵的鲸鱼皮靴,但仍打心底里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冷意。现在,他真的是有些怀念县城里那温暖的房屋和可
的饭菜了。 
 不过没办法,谁让俄罗斯
打过来了呢?既然自己已经决定率军亲征并走到了同江堡这一带,就断没有缩回去的道理,因此即便再难,前方的路也要走下去!刘建国不断地告诫自己,这次不但要尽复失地,如果机会合适的话,他
的还要打进俄罗斯
的地盘烧杀抢掠一番,将这些哥萨克们加在东岸
身上的东西加倍奉还过去,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是碰不得的,会死
的! 
 12月15
,向西行了半个月,刚刚在一个尚未遭劫的位于黑龙江北岸的村子歇息下来的东岸大军,就接到了斥候的回报,一
数约在二百左右的敌军马队,正在南面不远处活动,看样子是刚从黑龙江南岸过来的。 
 得知消息的刘建国有些激动,这可是自己亲征以来的第一仗啊,必须打好!他立刻下令自己的卫队(在库页岛招募的好手,约在百
上下)并骑兵一步共三百余
出击,全部换上
心培育的黑水大马——莫大帅当年建立的马政计划培育出来的耐寒品种,继承了安达卢西亚马和蒙古马的部分优点,耐寒、体高、冲刺速度快,但不耐粗饲,耐力也一般——务必要将这
子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