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剧变(五)(2/3)
蛮子更为重视,这成何体统!康熙现在担心,以藏传佛教在蒙古世界巨大的影响力,喀尔喀蒙古内部随时可能会有 被喇嘛们说服,进而投靠噶尔丹,这谁也没法保证!
被喇嘛们说服,进而投靠噶尔丹,这谁也没法保证! 
 再退一万步讲,即便漠北蒙古三部都忠心十足,可他们的实力是有限的,对上装备 良、战法先进且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的漠西蒙古联军,一旦遭遇惨败的话(可能
良、战法先进且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的漠西蒙古联军,一旦遭遇惨败的话(可能 很大),内部多半就会
很大),内部多半就会 心浮动。真到了那时候,事
心浮动。真到了那时候,事 恐怕就棘手了!
恐怕就棘手了! 
 所以,康熙才下令集结大量满汉兵马,屯驻在燕山一带,随时准备驰援大漠,稳定那里的局势。这些军队都是抽调的各地 锐,将领也都是一时之选,很多都在南方前线经受过长期的战争磨炼,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都足可称道。尤其是那些由抬旗
锐,将领也都是一时之选,很多都在南方前线经受过长期的战争磨炼,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都足可称道。尤其是那些由抬旗 籍的英格兰
籍的英格兰 、德意志
、德意志 、葡萄牙
、葡萄牙 、法兰西
、法兰西 (抬旗的洋
(抬旗的洋 现在已经有五六百
现在已经有五六百 之多,被编成了两个佐领)教授培训出来的火器军队,并不比噶尔丹引以为傲的火枪队逊色,甚至可能还犹有过之,且数量更为庞大,这一点是噶尔丹所不能比的。
之多,被编成了两个佐领)教授培训出来的火器军队,并不比噶尔丹引以为傲的火枪队逊色,甚至可能还犹有过之,且数量更为庞大,这一点是噶尔丹所不能比的。 
 毕竟,虽然他的 原帝国版图辽阔——打服哈萨克
原帝国版图辽阔——打服哈萨克 后势力已经
后势力已经
 到了中亚一带,基本上是当初蒙兀儿斯坦(察合台汗国)与卫拉特蒙古土地的集合体——但物产和
到了中亚一带,基本上是当初蒙兀儿斯坦(察合台汗国)与卫拉特蒙古土地的集合体——但物产和 丁都不如大清,而且资源贫瘠,没法与先进的西洋国家如东岸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等进行贸易,战争后劲应该是不如大清的。
丁都不如大清,而且资源贫瘠,没法与先进的西洋国家如东岸共和国、英格兰王国等进行贸易,战争后劲应该是不如大清的。 
 基于这种思路,康熙与群臣计议之后,决定再河北长城一线部署 锐部队,随时准备北上大漠,挡出准噶尔蒙古的三板斧。只要这凶猛的三板斧给接住了,那么接下来“我大清”就可以凭借相对雄厚的国力耗死准噶尔蒙古,稳定住博格德汗在蒙古世界的地位。
锐部队,随时准备北上大漠,挡出准噶尔蒙古的三板斧。只要这凶猛的三板斧给接住了,那么接下来“我大清”就可以凭借相对雄厚的国力耗死准噶尔蒙古,稳定住博格德汗在蒙古世界的地位。 
 在这种国策或者说大战略之下,陕甘一带的安宁自然被忽视了,只得到了来自内地省份的比较有限的支援,其中很多甚至是省内调剂,比如从汉中府被撤前往甘肃的部队。这支部队的统帅是河西老将赵良栋,清国在川北、陕南一带的军事总负责 ,与大顺左营刘忠贵部是死敌,相互厮杀已经数年,并未落于明显的下风,有时甚至还能凭借劣势兵力占到上风,这就非常难得可贵了。
,与大顺左营刘忠贵部是死敌,相互厮杀已经数年,并未落于明显的下风,有时甚至还能凭借劣势兵力占到上风,这就非常难得可贵了。 
 赵良栋直领的一部是 锐的新军,即火器化部队。这支部队他带了很多年了,现在可以说是如臂指使,是附近数万清军的主心骨。犹记得当年图海还没死的时候,一次巡视陕西诸部,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北风呼啸,大雪连天,图海谁都没通知突击查营,各部多多少少都出了些差错,其中也包括许多满蒙将领,都遭到了图海严厉的训斥。唯独在检查赵良栋部时,全军数千
锐的新军,即火器化部队。这支部队他带了很多年了,现在可以说是如臂指使,是附近数万清军的主心骨。犹记得当年图海还没死的时候,一次巡视陕西诸部,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北风呼啸,大雪连天,图海谁都没通知突击查营,各部多多少少都出了些差错,其中也包括许多满蒙将领,都遭到了图海严厉的训斥。唯独在检查赵良栋部时,全军数千 在战鼓声中批甲执械,鱼贯出营列队,于风雪中肃立不动。图海使
在战鼓声中批甲执械,鱼贯出营列队,于风雪中肃立不动。图海使 依册点名,竟无一缺漏,由是大为赞赏,同时也暗暗心惊,这汉
依册点名,竟无一缺漏,由是大为赞赏,同时也暗暗心惊,这汉 军将到底不比前明时了,进步可谓速,让
军将到底不比前明时了,进步可谓速,让 大是忧虑。
大是忧虑。 
 好吧,我们不谈这些清国内部的隐忧了,那目前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总而言之,现在汉中府一带的很多清军要北调了,其中甚至包括老将赵良栋的直属部队。他们将沿着古老的道路北上甘肃这个年轻的省份,帮助当地的驻军抵御从吐鲁番汗国旧地杀来的沙漠强盗。那些 行踪飘忽不定,而且战斗力也还算不错,一直让甘肃方面大为
行踪飘忽不定,而且战斗力也还算不错,一直让甘肃方面大为 疼,希望在陆续前往那里的军队数量多了以后,能够多少遏制住这种不利的态势吧。
疼,希望在陆续前往那里的军队数量多了以后,能够多少遏制住这种不利的态势吧。 
 而汉中府的清军被大量抽调以后(一如其他方向的清军被抽调北上),他们对顺国就无法保持有效的威压了。像当年襄阳大营三十万大军直接压在 顶的让
顶的让 窒息般的压力,现在应该是除去大半了,顺、清两国签署的停战协议,这个时候才能够看得出来大概是可以真的执行下去了——顺国调大军南下,兵分两路伐明,清军调兵北上,防备准噶尔蒙古,双方很默契地同时削减了前线的兵力,各自料理其他方向,以备将来可能会
窒息般的压力,现在应该是除去大半了,顺、清两国签署的停战协议,这个时候才能够看得出来大概是可以真的执行下去了——顺国调大军南下,兵分两路伐明,清军调兵北上,防备准噶尔蒙古,双方很默契地同时削减了前线的兵力,各自料理其他方向,以备将来可能会 发的更残酷的大战。
发的更残酷的大战。 
 这样的 况肯定令东岸
况肯定令东岸 有些尴尬,因为这似乎是他们发挥大陆影响力最低的时刻。他们的态度无疑是矛盾的,因为既不希望清国打败、吞并包括顺国在内的南方各路势力,因此希望两国停战;但同时也对停战后自己遭到一定程度的冷落而心生失落之感,更为顺国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要南征伐明而感到愤怒,总之是非常不爽。
有些尴尬,因为这似乎是他们发挥大陆影响力最低的时刻。他们的态度无疑是矛盾的,因为既不希望清国打败、吞并包括顺国在内的南方各路势力,因此希望两国停战;但同时也对停战后自己遭到一定程度的冷落而心生失落之感,更为顺国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要南征伐明而感到愤怒,总之是非常不爽。 
 但这又能怎么办呢?这两个国家放到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
 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长期的战争催生了他们对外来军事技术的吸收和发展,现在军队战斗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与东岸
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长期的战争催生了他们对外来军事技术的吸收和发展,现在军队战斗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与东岸 之间的差距急速缩小,除了那些装备了线膛枪的陆军正规部队,但他们的数量无疑太稀少了。
之间的差距急速缩小,除了那些装备了线膛枪的陆军正规部队,但他们的数量无疑太稀少了。 
 所以,现在似乎到了本土执委会再一次调整远东政策的时候了。他们若是再不给远东四藩在政策上进行松绑,并给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的话,未来的结局怕是不会太过乐观。中国大陆不再是他们刚来的军事技术低下的那会了(那时甚至不如东南亚国家的军队对火器战法的熟悉),现在他们大量吸收西方军事技术、思想乃至 才,有了长远的进步,战争水平
才,有了长远的进步,战争水平 益提高,再不是东岸
益提高,再不是东岸 凭借少数
凭借少数 锐
锐 马裹挟着大量仆从军就可以纵横驰骋的年代了。
马裹挟着大量仆从军就可以纵横驰骋的年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