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三章 三年不见红,见红吃三年(2/2)
笑着说道。
“三万?”
“对,三万块,平均一块石就是八千块左右,因为这四块石
价格肯定都不一样的,有的便宜有的贵,我就给个总价,你觉得行了,那咱们就成
,不行我也没办法了。”张天元点了点
道。
“卖,当然卖了!”海生简直就是欣喜若狂啊,因为在他看来,那四块石就算是一块一千块估计都没
愿意买的,可老穆出了七千到一万的价格。这位张老板就愿意三万块全买了,这绝对是赚了啊。虽然三万块不多,可总比不开张好吧。因此他就十分高兴了,急忙跑过去给张天元准备装石
的那种蛇皮袋子。
“老板,这四块石可不把稳啊,你确定要买?”海生离开之后,老于掌柜有些担心地说道。
“嗨,这四块料子还是可以买的嘛,毕竟赌的成份少一些,因为石块小,不光是我了。就是那些有丰富经验的石商,很容易从外表就能判断出原石毛料的价值,很少看走眼,哪怕走眼了,反正投的成本不大。这有什么不敢买的啊。”张天元笑着说道。
他这话倒也不是没道理,不过老于掌柜还是觉得有些怪,自己这个老板的光荣事迹他已经调查过了,在缅甸翡翠公盘上,很多翡翠都是别不看好的
况下他买的。这个事儿他没敢告诉老穆和海生,不然要是对方不肯卖的话,那岂不是害了老板了?
“小石赌的成分小,那大石
赌的成分就多吗?”王思远瞅了瞅那块三十多公斤的大石
。然后问张天元道。
“这是当然了,大石的
易,赌的成份就要大得多。我还记得有一位来自胡建的石商王老板就说起两件让他记忆
刻的事。一件是“捡漏”,另一件就是‘走眼’。”老穆到底是本地
。所以对很多趣闻轶事记得比较清楚,听到王思远问起来。不等张天元回答,他就先说了起来。
“1996年,他第一次来到我们的村子,在一个路边摆石小摊的老太太那花了300多块钱买了一块毛料带回老家,请工匠打磨加工,本来外表只是一丝红色,结果,开磨后,发现里面色彩鲜艳且质地无比油润,最后加工成一对印章,卖出了40万多的高价。”
“现如今,随着品的毛料越来越少,探测设备越来越先进,在他们这行里,‘捡漏’的事已经很多年没听说过了,‘看走眼’倒是越来越多。前年,他在山下的拍卖会上花了5万多拍下一块原石毛料,重约200多公斤,外表有散落的‘
血红’。在拍下之前,他曾用灯光仔细照过,虽然看不出里面有多少‘红’的成份,但质地通透。他大胆拍下后,运回老家,请来老师傅加工,遗憾的是,里面‘
血’少得可怜,贴上三万多的加工费,最后的成品,他也就卖出了当初拍下毛料的价格。”
“对,没错没错,老穆说的这事儿,我也是听说过的,正好那商也是我的一个朋友,虽然并不是很熟悉,但有过几面之缘的,其实他都算是好的了,遇到造假的
血石,你就更是哭都没地儿哭了。”老于掌柜点了点
道。
“又一个来自帝都的收购者刘先生去我那古玩店里买东西的时候,说出了一件令他十分气愤的事,他行三年,最初曾在帝都的收藏品市场中买到过假的
血石。因为
血石这些年的价格连年飙升,但真正的好石
又一石难求,造假者就动手了,最初级的,是在普通的昌化石上涂红色颜料,再上一层透明树脂,或者真假拼接镶嵌;高级的造假手段,是用石
、颜料和树脂高压合成,这样的假
血石具有更大的欺骗
。刘先生就是经过朋友介绍,专门来到老穆的村子收货,毕竟,这里的行家多,假
血石在这里无法生存,嗯,对了,估计那
这一次也来了,这里的
血石虽然产量也降低了,不过造假的却很少,毕竟这里专家多,假的
血石可是藏不住哦。”
“哎呀,没想到这收藏血石也这么凶险啊,我还以为这比收藏翡翠简单多了,真是万万没想到。”张天元以前想过
血石的鉴赏难度高,可也没想到会这样,幸好他这一次来昌化,也算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不然听到这二老讲的这几件事
,都不敢随便买东西了,真怕看走眼了。
三万块不是个小数目,张天元身上自然没有现金,不过现在这村子里都有刷卡机了,于是他拿出银行卡,刷了三万块过去,然后这就算是银货两讫了。
双方你也不欠我,我也不欠你,乐呵呵的一笔生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