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九章 假血(1/2)

在国家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开具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上标明,检验结论是血石摆件,质量为9千克,形状为花雕,颜色为红-褐,内部特征为“血”成片或零星分布。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是李明光给出的结论,在中国,没有不信服!

当时吴士一颗忐忑地心就平静了下来,虽然她对在节目上判断自己的血石是假的的那个专家虽说有些恨意,可是现在哪里还有功夫去恨啊,她现在心里只有高兴而已。

在检测中心,李明光还特意向窦晓玲和吴士展示了两件假血石。这两件假血石其实都是石灰岩,硬度较高,石表面的红色部分含铁,较为黯淡,与吴士的那块血石相比,在外观和手感上差别较大。李明光说,这两件假血石也都是市民送来检验的,当他们得知是假的后,没有拿走,直接丢在了检测中心留做“反面教材”。

“检验真假血石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一般收藏好者没有条件。那么,如何鉴别真假血石?”窦晓玲当时就提出了疑问。

李明光给出了两点参考意见:首先,将石迎着光看,真血石的“血”部分有金属光泽;其次,真的血石硬度不高,用小刀轻刮表面,能刮下白色末,假的血石不易刮下末。

“10天里,我看了3000多件藏品,真的只有260多件,比例还不到10%。”这是那位看走眼的专家事后所说的话,他对判断失误感到丢脸。但也有些无奈,要知道一个的工作负荷是有限的,当时他们到江浙进行血石的海选工作,那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里面大部分都是假的。你根本就无从判断真伪,再说了,这些专家可没有李明光在实验室里用的那些专业仪器设备,他们都是靠眼力的,其实判断失误,这也在理之中。

张天元还是蛮同这个专家的。要知道他也做过这个节目的嘉宾,如果没有六字真诀的话,那他肯定是要看走眼的,只能感叹一句“这收藏品市场当真是鱼龙混杂,稍不留就有可能看走眼。犯错误!”

对于吴士送来的这块血石,这位专家倒是记忆犹新,“这块血石两面都有‘血’,还不错,就是‘地子’有杂质,在血石中属于中等。”

这是他最初给出的判断,可是后来因为实在是遇到了太多的假血石,这脑子里也就产生了一种警惕。结果正式节目的时候,就改了主意了。

后来窦晓玲也采访过这个专家,毕竟都是同一个台里的。采访起来也比较容易,根据这个专家介绍,品评血石,首先就是“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有厚度有层次透于石层中。其次看石的地张,所谓地张就是鲜红色的硫化汞结晶在什么样的石之上。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相辉映者。为上品。如果吴士的这块血石是真的,那么价值连城。

张天元曾听说过一件事。,2009年12月,上浦获一起玉器盗窃案,一家古玩城价值30万元的一枚血石印章失窃,被小偷以4000元贱卖。

由于近年血石身价涨,造假不少见。张天元还特意了解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发现血石硬度不高,完全有手段造假。比如,用玉石经过加工、碾磨、磨细、再掺红色物质,经过高温压制,出来的东西看上去确实像血石。

在他认为,对于同样的一件东西,不同的专家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很正常,这和每名专家的学术背景、文化底蕴、力和眼力都有关系。专家看走眼,也偶尔发生。

如今,不少市民投身收藏。在张天元看来,这种冒冒失失踏收藏市场的行为,那很快就要学费的,他一直觉得普通市民不要轻易下手,想练就火眼金睛就一定要多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市民要多逛博物馆、多读书,少逛地摊、不要信拍卖会。

收藏要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他早就做了,不会等到有了六字真诀之后才行的。

“老公?”

“老公你怎么了?”

柳梦寻见张天元盯着那石看了半天,却没有说话,就忍不住叫了起来。

“对啊张老师,这块石到底怎么样嘛,您是李校长的弟子,又是有名的解石王,帝都眼,要是您都看不出来,那我们就更看不出来了。”旁边有也着急地问道。

这东西他们倒也是盯了半天了,一直都想手,可关键就在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东西到底如何,怕买下来之后亏了,那就惨了。

张天元站起身子,又将那石放了下去,笑了笑,却没说话。这是别的地盘,自己不好说什么,古玩市场就是如此,就算你觉得那是假的,如果别没有强买强卖,你还是不要开腔的好,否则不仅得罪,而且旁边那些看热闹的也未必领

“张兄弟,你笑什么啊,有话就直说,算是帮哥哥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