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二章 东汉末年的大墓(1/2)
香薰上部呈椭圆形,镂空、圆,炉盖似点燃香后,烟气从炉盖的孔
中缓缓飘出,顿觉飘飘欲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中间为凫水、扬颈、单足立于一个圆盘中间,整体造型美、传。
造型栩栩如生,古朴典雅,传递着一种“春暖鸭先知”生况味,让
叹为观止。
器物构思巧妙,造型古朴大气,铸造工艺写实细腻,尤其鸭背的羽毛栩栩如生,寥寥数笔,一幅鸭子戏水图就活生生展现在们面前,极有收藏价值。
整个青铜香薰上都布满了青铜锈迹,这就是很明显的生坑标记了,博物馆见到的许多青铜器其实是经过处理的,青铜锈迹已经被提前清除掉了。
虽然青铜香薰里的香料早就已经烧光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不太可能保存下来。
香薰整体造型十分美,张天元可以负责任的说,就算是他罗博物馆里的那些青铜收藏品,单论
致的话,这香薰也绝对排在前五了,这绝对是国宝级别的青铜器啊。
他很庆幸李胜利和李攀虽然不懂这些东西,可是却也知道应该比较值钱,所以保护得很好,没有让香薰被挤压变形或者摔坏了。
要知道之前看到李攀那大大咧咧的样子,张天元还真是担心过的,这玩意儿要真是被压变形或者弄坏了,那真就太可惜了。
青铜香薰并没有成为风水法器,看起来并不是所有东西埋在地下都可以变成风水法器的,这还真是需要一定的机遇的。
张天元将青铜香薰放到自己身边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上面有少量铭文。
汉代青铜器铭文中简化字很多,简化的方式主要有五种:省略笔画或偏旁、整体简化、截笔、借笔、化;繁化字不多,繁化手段主要有增加表意偏旁与加饰笔两种。
汉金文通假字很多。有的本字与借字并见于汉金文,有的则汉金文中只见借字而不见本字。青铜器铭文中的文字讹误现象,这些包括缺笔者、漏补者、漏而不补者、错讹者、衍文者、讹混者、穿笔与连笔者。这些一般都不见于其他时期。
仅仅就铭文的特点来说,这香薰上的铭文一看就很有汉代的特点。不过同样的,因为这些特点太过明显,所以仿古青铜器也经常会用到,这就使得许多在鉴定的时候看到这样的铭文,首先就是怀疑。
这其实也正常。
另外这件青铜香薰还有一个特点,它的表面呈现出水银的光泽,行内语叫水银沁。
因古铜器埋藏很久,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铜器的表面和底子呈现水银色,银白光亮,故名水银沁。
同样的道理,仿古青铜器为了更接近古代的风格,也会刻意去模仿水银沁,这同样给鉴定带来了许多麻烦。
有一些鉴定师看到水银沁和汉代特点的铭文,就立马先为主地觉得这就是仿古青铜器,所以在判断的时候也会出现偏差,估计这李胜利最早找的那个鉴定师应该就是出于这种心态。
毕竟青铜器因为是禁止买卖的古董,所以对青铜器鉴定。很多鉴定师是不在行的,宁愿不收,也不愿意受骗上当。这事儿倒也合合理。
秦飞雪坐在张天元旁边,仔细打量着张天元的一举一动,她这可不是花痴,而是在学习张天元的鉴定方法,只可惜这孩子怕是学不到什么有用的鉴定方法了,谁让张天元压根就不走寻常路呢。
看了半天无果,秦飞雪终于忍不住开道:“天元哥哥,这个物件我之前跟鉴定师讨论过了,应该是东汉末年的东西。不像是仿制的,就是不知道是从谁的墓
里面挖出来的了……”
张天元一边观察。一边说道:“很特,这是一件水坑的东西。可是跟一般水坑的青铜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水里面应该是含有某种特殊的矿物质吧,所以才会出现如此漂亮的水银沁,感觉不像是青铜器,更像是银器了,而且这做工还有造型,我估摸着肯定不会是普通能玩得起的,应该是东汉末年的达官贵
或者军阀的墓
……”
他之所以说这件水坑的青铜器与众不同,主要是因为所谓的水坑器物,大多是指新出土的一种古铜器,由于埋藏环境湿或于水中浸泡,器表的颜色发湛绿湛绿的、黝黑黝黑的,非常好看。湘南一带出土的古铜器,以水坑器居多。
而这件青铜器则大为不同,但是却又能分辨出的确是水坑物件。
放下青铜香薰,张天元又将目光投向了李攀拿出来的其余青铜物件,这一批青铜器因为出自同一个墓,所以整体上都是同样的风格,只有极个别出现了泛金现象,与别的青铜器不太一样。
所谓泛金,是指古铜器在锈蚀之后,或在收藏时被污染,器表面上泛出金黄色,仿佛是鎏上一层金,古董行称这种现象叫返铜或泛金。
张天元猜想出现这种况的可能
大概是因为那是一座山里
的墓
吧,有些地方有水,而有些地方则符合泛金出现的化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