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九章 同治粉彩的故事(2/2)
唐太宗下不了台。
魏征比唐太宗大20岁,年龄与见识上的差距,感与代沟上的隔阂,必然会造成二
之间的冲突。
魏征在呕心沥血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皇帝也有自己的主张、理想、
好和私生活。
唐太宗那种与生俱来的好心,标新立异的开拓劲,以及自由生活的做主权,在很多时候都受到了魏征的涉和阻扰。
难怪,有一次唐太宗当着长孙皇后的面大骂魏征:“早晚有一天,朕非杀了这个庄户佬不可!”
能把“从谏流”的唐太宗“
”到这个份上,魏征的进谏确实积极过了
。
俗话说,太
,容易出裂痕。
魏征这种慈父般的过火关,在唐太宗眼里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
影”。
当皇帝的,在很多时候说了不算,反而要看大臣的脸色,这种长期逐步累积起来的压抑,总会突然发,而魏征的“荐
失察”和“谏言外流”不过是唐太宗“悔婚砸墓”的导火索。
贞观十八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得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长叹,立即“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
由此可见,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太宗也不例外。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