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零五章 高冷瓷器(二)(1/2)

除了外在的奔放,这位皇帝也有一颗求知欲旺盛的心,他‘始终浸润于探索万物生成与变化之道’,对西方的几何、机械、医学等等都表示过兴趣。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所以,雄才大略的康熙,这一朝的艺术瓷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展现了国家富强的时代风貌。

瓷器‘造型挺拔硬朗、雄魁伟者颇多,大件琢器更是如此。小件作品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少数。各种釉彩应有尽有,釉上彩绘更是绚丽多姿’。

到了雍正这一代,康熙朝的宽松政治(这也与个格有关)导致朋党,雍正在潜邸的几十年已经‘冷眼旁观’到这种政界的恶习,他甚至说过:‘试思当今皇帝即昔饱尝世间酸甜苦辣之四阿哥也。’

因此,他继位后把自己变成一个‘铁腕君主’,旨在改革官僚组织,树立全新的官僚体系。

‘别废话,把一切都托给朕!’

这就是铁腕君主最贴切的心声。

‘把一切都托给朕’,所以雍正事无巨细,政事全部过问,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而且严谨细致力求不出纰漏。

反映到瓷器的外形上面,就是从造型上,内敛;从颜色和纹饰上,不张扬。

雍正既忙于国家大政,又忙里偷闲展示自己的雅兴。

他的这些嗜好,如喜欢什么瓷器,不喜欢什么瓷器,则在清宫档案记载中一览无余。

雍正陶醉于瓷器艺术,直至屋及乌,甚至对瓷器作品的包装、装演、用料、式样都有很具体的指示,可谓事无巨细,倾心力为,正是‘把一切都托给朕’的体现。

雍正褒雅贬俗,反复强调要‘文雅’‘秀气’‘素静’‘细’,并且要求将‘内庭恭造之式’作为衡量工艺品是否堪用的基本标准。

所谓的‘细’是指在设计、选材、制作、纹饰、颜色、器型等各方面近乎苛求的讲究。

这一点不但从档案中可以随处采撷,而且从清宫遗存的大量雍正朝的工艺品上更能直接体现。

譬如官窑瓷器的圈足部位亦要修整成滚圆的‘泥鳅背’,抚之有糯米般的细腻感。

正是这种讲究,这种‘细’,使雍正朝的工艺品在有清一代脱颖而出,树立了‘孤高’的品格。

雍正对宋代瓷器非常推崇。

宋代瓷器在理学的影响下庄重、规范、严谨,以其大度秀美的造型、纯净明快的色泽、变幻无穷的窑变、高雅清新的格调而着称于世,这些特征均与雍正文雅、素净、脱俗的审美标准相吻合,雍正对宋瓷有独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雍正朝的御制瓷器中,出现了很多的仿古样式,遥向宋瓷致敬。

包括佳士得曾经上拍的青釉双龙尊,就是如此,充满唐宋遗风,又有当朝艺术特色。

雍正为何钟于陶瓷古时样式?

我认为,这是他自然的选择。

从大的方面,他曾目睹康熙朝的政治寡,也经历过九子夺嫡,相信实行铁腕统治才是治国良方,而这种良方的理论依据只能在汉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找到,因此他不像康熙热衷西洋,而是折回汉古代的智慧中去寻找灵感,他的‘慕古’之风,也自然体现在瓷器上。

雍正继位时已经45岁,换言之,他在潜邸渡过了漫长岁月。

有记载,在他居住不远的地方就有一间寺院,他经常过去和禅师参禅。

资料显示,雍正在《雍邸集》(当皇子时的诗文集)自序中说:‘朕昔在雍邸,自幸为天下第一闲。’

有诗为证:‘闭门一隔尘嚣,许渊明懒折腰。观弈偶将傍着悟,横琴只按古音调。新都向杯中尽,旧虑皆从枕上销。信得浮生俱是幻,此身何处不逍遥。’

他还曾自称‘圆明居士’。

同时,身为皇子时,他看似远离权力争斗,十分安静地居住在潜邸,多流露出常赏花吟诗、把玩珍藏的状态。

我们无从得知,雍正当年这么做,是真的宁愿远离政权寻求内心圆满,还是在下一盘大棋,用这些掩盖自己的野心。

‘表示淡泊名利而又极其热衷名利,表示鄙薄权位而又极端追求和把持权位,两种恍似相对立的心态,居然在雍正胸臆中同时存在着而且融洽相处,此隐彼显,此显彼隐’。

然而,毫无疑问,这段时光,的确造就了他高雅慕古的审美趣味。

有一种说法,我认为十分在理,‘儒道释三教的融合是雍正超然脱俗的审美趣形成的根源’。

还有一个居功至伟的唐英!

雍正御窑色釉瓷的成功烧制,主要归功于督陶官年希尧的协理唐英。

年希尧虽名为督陶官,却常年驻守在遥远的淮安板闸关,只在每年春秋两季时巡视御窑厂。

自雍正六年,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之衔来景德镇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