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六章 肥的流油的小叶紫檀(1/2)

瓷器之后,主持拿上来的东西,是一件小叶紫檀手串。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造型美,且从远处看,就光芒四啊,那感觉像是抹了一层猪油似得。

“诸位不要小瞧这小叶紫檀手串,它不仅能收藏,还能保平安,至于真伪,就更不用担心了,东西就算切开,里面都能流出油来。”

主持在上面卖力地宣传着。

可是台下的张天元却差点笑出声来。

他忽然想到了这几年小叶紫檀手串因为比较红火,所以竟然也出现了不少的广告,其中的一句不靠谱的广告语,跟这主持说的,当真一模一样。

市场上的小叶紫檀手串着实不少,铺天盖地的广告词与图片让眼花缭,有广告美的像mv的;

有商家自己“下定义”的;

还有商家把牛皮都吹的……

在外行眼中,似乎每家店里介绍的都那么高大上,似乎您买一串佛珠手串就立马能“顿悟”似得。

然而,在内行眼里,有些广告简直是令捧腹。

那个广告上说“流油的紫檀”。

大概意思是他家的料切开后会在切面慢慢渗出油滴,油大、老料等等。

说老实话,甭管内行外行,谁第一眼看这个说法的时候能不被吓了一跳啊?

可是仔细想想,就算是能榨油的花生,切开也不能看到油滴渗出来啊,好歹小叶紫檀它是木料不是肥啊!

再说了,老料里面的水分早就了,油再大也不至于直接就能渗出来。

然而不怕各位笑话,最初在听到这话的时候,张天元竟然还差点相信了,现在想起来,真有些丢啊。

“师父,真正油大的小叶紫檀,能看见油吗?”

刘金宝问道。

“能!但是并不是切开就可以看到。”

张天元解释道:“如果你手有一块油比较大的料的话,可以稍微损失一点做一个小实验:用刀切下一小片,然后点燃它。

这时仔细观察,可以看见离火焰比较近、但是还没燃烧的部分,表面会有少许油脂沸腾。

同时,可以闻到紫檀那种特殊的味道,这其实就是紫檀药用部分的那种成分。”

“那这么说,台上那件又是假的了?可是他这种切开就有油的紫檀,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刘金宝又问道。

张天元还真不怕徒弟问题多,他怕的是刘金宝因为害怕而不敢提问。

他笑了笑道:“这是采用了一种作假的方法——蜡煮法。

市场上油大的老料比较受欢迎,可是那有那么多老料啊?

于是把新料加工成老料就成为一种手段了。

具体做法是先加色煮,再蜡煮或一定比例的油煮或泡。

加工之后,外表看跟老料一样。

密度甚至还更大。

切开后,在温度稍高的况下,就能渗出油滴或蜡滴。

对于这种‘流油料’,长时间盘玩后就能看出倪端。

不过在刚购买的时候怎么发现呢?

很简单,还是密度法,拿到手串后量一下重量,看看密度。

再观察一下棕眼和纹络:如果纹络很粗,但是密度很大,那就要小心了。

还有一些商贩用别的纹络相近的木材也采用这种方法,仿造紫檀。

总之,一定要抓住密度这个主要因素,结合观察纹络。”

说到这里,张天元顿了顿,看到没有注意他们,这才又压低了声音继续道:“再来说说盘玩,小叶紫檀手串需要盘玩,久天长会有比较自然的包浆,颜色也逐渐变

现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新件在正式上手前要先用软毛巾或软布盘上一段时间,然后再上手。

不少卖家为了让自己的货看起来油足,在最后打磨后再打蜡或上油,还有的进行高抛光,甚至达到5000目。

对真正的玩家来说,这些其实不可取。

上蜡或上油,虽然看起来很光亮,好像油很足,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以后的把玩。

而且这种方法产生的油不自然,木材本身的纹络很浮,老玩家很忌讳这种成色。

5000目高抛光也是如此,影响将来包浆的形成。

毕竟这是木质,不是翡翠、钻石一类的矿物,不管怎么加工,还是需要保持木质本身的特点才比较自然。

一般来说,小叶紫檀打磨加工到2000目已经足够。

通过软布盘玩一段后,表面形成琥珀光就可以上手了。

这时你观察佛珠的花纹时,变换角度可以发现随表面亮光区的流动,花纹时隐时现,感觉花纹是沉在表面的反光层下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