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零章 牛眠之地(1/2)
说完老就不见了,陶侃非常惊异,再往前走,找到了自家牛所卧之地,于是葬祖骨于此。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至于另一块宝地,陶侃给了好朋友周访。
后来果然,陶侃地位节节上升,位极臣,而周访也是朝廷重臣。
后来,以“牛眠地”指代风水宝地的习惯就在地师当中流传了下来。
关于“牛眠地”有不同的理解,有说法是牛偶然卧在那块风水宝地上,所以称为“牛眠地”纯属偶然。
还有说法是牛的感觉比要敏锐很多,它喜欢在感觉舒服的地方呆着,所以
常留心牛所卧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风水宝地。
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也难判断谁对谁错。
不过后世地师中的“牛眠地”,只是风水宝地的代称,其实跟卧牛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当然,比较传统的风水师,还是觉得牛眠之所,当为吉地。
而图中的这个牛眠地,就是传统牛眠地的说法。
“此处为牛眠地,不知各位看出来没有?”
华山真笑着问道。
他这一问,很多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
脑,甚至就连诸葛大师都不知道从何看出来的。
他并没有选这个地方,因为并不觉得这个地方是什么宝地。
华山真笑了笑道:“这个地方,其实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的。
一个风和丽的下午,我与几位弟子一起爬山。
我们登上万石岩,坐在山顶一块大石上聊天。
有位徒弟指着一块凹陷地说:‘看呐,凹地上有几棵树特别茂盛。’
又有一位弟子补充说:‘嘿!那凹地中间有块石,像是一
牛。’
弟子们的闲聊,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站在一侧俯视,凹地中间那牛形的石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记得儿时,父亲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
以前我们村子的几户家养了四
母水牛,其中有一
母牛生了小牛。
到了秋收过后,主们就把水牛放出去。
这些水牛很聪明,每天早上沿着河边的小道觅食。
到了傍晚时分,四母牛就领着小牛回家。
可是,有一天傍晚,水牛没有回来,主们都很着急。
连忙点上汽灯,漫山遍野地寻找。
一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主们才在一块马蹄形的凹地中找到牛群。
只见四母牛,围成一个方块形状,牛
对准东西南北四方,小牛就睡在中间。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听父亲讲故事,只是觉得稀好玩,没有更多的思考。
后来长大了,读了些关于风水的书,感觉父亲讲的故事似乎别有意。
为了证实这个判断,我曾经多次到父亲讲的那个地方去考察。
一次是夏天去的,当时觉得有一凉风从南方吹来,特别清爽;另一次是冬天去的,这回感觉到的不是凉爽,而是暖和。
经过一番琢磨,我突然悟出这样的道理:
水牛是能够凭着它们的直觉找到适合自己歇息的好地方的。
这几牛大概是在偶然中步
一块让它们觉得特别舒服的地方,所以‘乐不思蜀’,在外过夜,好享受野外的乐趣。
按照我父亲的说法,那个地方就叫做‘牛眠地’。
我不知道父亲是自己给那块地取的名称,还是延续传统而来的。
不过,稽考起来,倒也有一些可以佐证的资料。
历史上,许多把陶侃的发迹完全归因于‘牛眠地’的作用,这当然是没有充足根据的。
不过,有一点却值得分析:
‘牛’等动物选择栖息地往往有高明之处。
因为它们是从安全、舒适出发,本能地躺卧于那种地方。
这其实也符合我们的生存需求。
我不认为一个的升官发财、子孙兴旺完全是由风水环境决定的,但选择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住在其中,眼界开阔,不感到压抑,这对于培养好的心
应该是有好处的。
心好了,
脑当然就会敏捷一些,思考也就可能周密一些,对于事业来说也会有所帮助。
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向善于运用本能去寻找栖息地的动物学习。
这块地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牛眠地’了,因为确实是牛在那里流连忘返然后被们所发现,并且不只一
牛,而是一小群牛,难道牛们真的感觉在那里比较舒服?
后来我拍照的时候,就特别选了那里,觉得那是一处宝地。
只可惜还是稍逊一些,没有达到第一的水准。”
听完华山真的话,众
似乎还是有些不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