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五章 小小的报复(1/2)

最让张天元惊讶的是,这几个警员到了之后,居然把那个抢劫的小家伙给放走了,反而把张天元带到了警所里面审问。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让张天元很是不痛快。

他大概猜到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不想让张天元报案,顺便吓唬吓唬他,让他以后遇到这种事儿就自认倒霉。

难怪他来之前通过网上了解的消息,国内似乎有很多媒体都暗示国不要到这里来旅游。

欧洲最近几年可不怎么太平,意大利尤为如此。

最让张天元不能理解的是,这些意大利警员的种族歧视已经达到了一种令发指的程度。

比他在美国遇到的简直还要过分。

仿佛你有一张黄种的脸,你就拥有原罪似得。

张天元很庆幸自己拥有影子屋,可以将之前得到的东西放进影子屋里

不然的话,估计这帮警员一定要在那上面针对他了,搞不好还会说是他从博物馆盗取的东西。

他答应了不再追究抢劫的事儿,警方才肯将他放走。

不过张天元会是那种吃亏的吗?

临走的时候,他顺手牵羊,带走了挂在警所走廊里的一幅画。

或许在这些蠢笨的意大利警员看来,那幅画无足轻重。

可是在张天元看来,这却是一幅价值不菲的画作。

这幅画的作者,可能很多都非常陌生。

她的名字叫珂勒惠支!

们的印象中,画家的作品大多有着细腻柔软的笔触、淡雅清新的色调,但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很另类,她描绘出的“黑白世界”凄惨而悲苦,处处可见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与呐喊。

她在版画上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老一辈版画家的老师。

珂勒惠支出生于俄罗斯克哥尼斯堡的一个德裔家庭,原名凯绥·施密特。

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4年进柏林子艺术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

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子艺术学院任教。

其间几次游历黎和意大利。

1909年回国后为一个漫画杂志工作。

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

她的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亡之与》、《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

不仅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传达出来,而且唤醒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儿子被征伍在西线阵亡。

1920年她和因斯坦等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组织。

1932年她和其他社会主义者组成反对纳粹的阵线,希特勒上台后,她被取消普鲁士学院院士的荣誉,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

1940年她丈夫去世,1945年他的孙子又在东线阵亡。

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她因为和丈夫居住在贫民区,了解普通民的贫困境遇,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普通民的贫苦生活。

无论是困难或胜利,名利的诱惑或舆论的指责,以至政治上的压力,都没有动摇过她对于工的热,没有改变过她的审美观。

问她,为什么偏要画那些“褴褛粗鲁”的工

她说,她确实觉得他们比那些“文明优雅”的上等更美。

她的第一组成名的作品,是反映一八四四年西里西亚纺织工起义的版画《织工反抗》。

这套版画包括《贫困》《死亡》《密谋》《织工的队伍》《突击》《收场》六张。

珂勒惠支在她的组画中,尖锐地表现了工们在忍无可忍的境遇下所进行的反抗斗争,以及剥削者的残酷虐。

整套作品画面灰暗,工们备受压迫,无奈、悲怆跃然纸上,有着很强叙事逻辑,真实的感触动着的心灵。

贫苦的工守视在病重的妻子床边,“死亡之”降临到工家里;

们秘密商讨斗争的对策;

团结起来的工结队前进;

袭击厂主的房屋;

遭到镇压后工友们把牺牲者的尸体送回家去。

一八九八年展出这组作品时,年高望重的门采尔和著名画家李卜曼都提议授予作者金质奖章,但遭到了德皇的否决。

皇帝说,他不允许把奖章发给“贫民窟的艺术家”。

当然,珂勒惠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