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 壮士断腕 2(1/2)
如果霞飞成功撤离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呢?整个战线的形式会变成这样,原来的法军阵地被一分为二,伐利亚军团突
了阵地,但是却暂时拿撤离的法军机动部队没有办法。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而在西面,法国
的援军源源不断的赶往战场,被分割的防线、和霞飞指挥的机动兵团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而
伐利亚兵团则位于这个三角形之中!
伐利亚军团会怎么选择?继续进攻不行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两侧扩展,吃掉残存在阵地中的法军,而这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知道,1战中法国
可是包含着国仇家恨和德国
死磕的,那
属
简直x!看看凡尔登会战就可以知道,69个师的法军被击溃或者重创,而法国
居然能咬牙打完这场决定
的战役,不得不说,这个经真实坚韧的可怕!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伤亡损失太大导致法军曾经发生过前线大规模哗变,但是那也是重压到了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结果,总体来说,一战法国大部分时间的战斗意志还是很强的。)
所以,在这个战场上,以西线锐法军构成的防御部队绝对不会因为阵地被突
而轻易放弃抵抗,他们会依托掩体和工事逐次抵抗一直坚持战斗到胜利或者死亡为止!而霞飞带着撤离的机动部队以及后续的援军无疑是他们坚持下来的
支柱!整条防线上残存的法军数量也超过了10万以上,这个规模的部队对于
伐利亚军团来说要吃掉是没问题的,但是需要时间,需要付出代价!
然而此时,霞飞撤离后的部队以及后面的法国援军将严重威胁着德国的侧翼,一场战役,在一个阶段只能有一个主要目标,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伐利亚军团是要对付两侧阵地上的法军呢还是继续攻击距离己方比较远,但是拥有强大机动能力的霞飞直属部队呢?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伐利亚军团暂时放弃进攻,转
防御状态,然后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这样一来,转
防御状态的
伐利亚军团是法国
绝对打下来的。但是哪又如何呢?如果
伐利亚军团这样做的话,那就正中法国
下怀!
如果形成战线对峙,那么无论如何,伐利亚军团必须留下足够的兵力来盯死法国
,那么好了,双方加一起40多万大军大眼瞪小眼对谁更有利一些呢?自然是对法国
更有利啊!按照协约国方面的估算,他们认为即使有
伐利亚军团的加
,在目前的阶段,德国
依然不可能同时在小亚细亚战场北线击败法国
的同时又在南线对英国
下手!
也就是说,如果双方重新形成僵持的局面的话,那么南线的英军就安全了,可以按部就班的展开对安卡拉的攻击,从而继续完成协约国的第二目标——切断3b铁路,断绝从两河流域运输到德国本土的粮食和石油!
当然,伐利亚军团可以通过继续增加兵力来同时实现两个方向的进攻,但是,持续不断的军队源源不断涌
小亚细亚对于后勤供给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如果大到土耳其无法满足最基本的
用品消耗的话,那么一旦诸如粮食、牲畜饲料之类的物资要从本土运输的话,那么
伐利亚王国的战争成本就太高了!而消耗战从来都是协约国最喜欢的环节。
再然后呢?自然时间就拖延到了冬季,这是一个大家都需要休整的季节,无论是西线还是尔
战线亦或者小亚细亚,双方都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意思。那么法国
完全可以把大量
锐的
伐利亚军团拖延到明年开春!已经实现了牵制
伐利亚军团的目的,而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之后,来年协约国的
况会好一些吧?至于再往后的时间?好吧,那就不是现在可以讨论的了。
于是理清了脑中的逻辑链条之后,霞飞对于自己刚才下达的命令更加满意了,所有防线上都建立了物资储备仓库,拥有足够支撑驻军消耗一个月的武器和其它物资。所以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物资补给不足的问题。而德军在拉长了100千米的补给线之后,补给难度肯定更大,也许有
说了,从君士坦丁堡到前线的补给距离有400多千米,就算拉长100千米也不算什么大事吗?
拜托,之前那将近400千米的补给线中有350千米都是走的铁路,只有最后的30到50千米是走的公路。这铁路补给效率可要比公路强太多了!霞飞可以确定的是,伐利亚军团能打出这波攻势也是依靠囤积的大量物资支持下来的,把这些物资消耗掉之后,
伐利亚军团自然没有能力继续前进了!
所谓军令,明白的要执行,不明白的也要执行。在霞飞再一次确定了命令之后,整个法军指挥部忙碌起来,军官和参谋们需要根据战场事态确定哪些部队可以撤离,哪些部队需要断后,各种车辆和运输工具的调拨以及和英国空军的联络都需要快速展开,因为此时,随着战斗目标的改变,英国空军的任务也需要变更,他们不再是在战场上空阻拦德国的轰炸机了,而是变成了掩护部队向后撤离。
数以千计的车辆和数万的马匹以及大量的军队,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