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气象(1/2)
冯家冲现在也有了些新气象,坐在塆大皂荚树下做针线活的老
家,聊的闲话再不是田地里收了多少粮食,也不是谁家孩子在哪打工,而是谁家去了哪个市,打电话回来跟老子娘报喜,一个月赚了多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冯一平还并不知道这些况,要是知道了,他一定会笑出声来。
如果真的形成这么一个氛围,冯家冲出去的这些,就是宁愿做摆个修鞋摊、骑
力三
车、走街串巷收废品等这些不
流的小生意,而不再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到工厂工地打工,那是非常可喜的!
如果真的觉醒了这样的意识,那冯家冲的未来,一定非常可期!号称“东方犹太”的温州
,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理念,最后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壮大。
大淘沙之后,冯家冲这些放下锄
把走出去的
里,谁说就一定不会露出几块真金来呢!
当然,这些老家的闲话里,还是非常关心一项收成,那就是板栗的收成,这现在可是大事。
对于板栗这个让塆里好多家,能在外面立足的果木,大家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大意,放任它自由生♂,长。
收了板栗之后,在家的这些忙着顺道修剪枝桠,再从塆里的井里、山间的池塘里挑水,一棵棵的灌溉,之后清除树下的杂
,在树冠下平铺上几担农家肥,开年以后,又要忙着嫁接,还要花钱买来硼砂,给每棵树施上一些,开花期的时候也忙,要再
洒一次硼砂溶
,还要疏除雄花……。
反正塆里的那些老笑着说,这是他们伺候的最用心的作物,这个小心劲
,都赶得上那些孝子伺候爹妈了。
不过舒心的时候也有,不说那些到城里的塆里靠这个赚钱,收板栗的时候,看着那些板栗贩子提着秤满村转悠,挨家挨户的赔笑脸说好话,叫多卖一些,可是到最后也只能收到那些不均匀的小个,他们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要知道,前几年,可是他们跟在这些贩子后面,又是敬烟,又是泡好茶,还赔笑脸说好话,希望一斤能贵上几分毛把的,称的时候那个秤能平一些,不要翘太高,等级也能提上一等,现在,完全掉了个!
冯一平的三个伯母,现在是大皂荚树下的中心物,只要她们有空去那坐坐,周围一准会围上一圈
。
不过这样闲适的子也比以前少了好多,除了该忙的家务和农活,她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承包下来的那座山上。
那座山不高,只长了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茅,还有些稀稀疏疏的松树,他们兄弟几家合伙,从村里把这座山承包了下来,周围围上一圈网子,里面散养了一些本地品种的
,保有量也就三百多只,平均每只
的活动范围很大。
真的是散养,除了每天早中晚各撒一次谷子,其它时候就随它们自己觅食,天黑了,它们回山上用竹子和茅搭的
笼里。
她们主要忙的,是每天去山上清理粪,然后到处找那些不听话的母
“藏”在各处的
蛋,这种事,她们的孙辈们最喜欢
,放学了就往山上跑,在
丛里,灌木底下寻摸着。
这些蛋也不愁销路,往省里发一部分,剩下的,老三媳
兄弟家全给包圆了,他们买去牵
蛋面。
老三振昌说了,这只是刚开始,将来需求量大了以后,要么承包更多的山,要么建
舍,办养
场。
二伯母今天难得有闲,吃完中饭,收拾好家里,就拿着小板凳和针线筐,到大皂荚树下坐坐。
一坐下,大家马上就七嘴八舌的问,“昨天收了多少蛋?”
“没细数,一百多个吧!”
“啧啧,”就有老感叹,“早先的时候,这可是个稀罕东西,除了来客
和家里
过生的那天煮几个,有谁舍得吃啊,要么拿去换了油盐,要么拿去换针线,一年到
,怕是一小坛子都存不满,有时候,要孵一窝小
,都要找其它家借几个,你看看现在,你家这一天收的,怕是一个大筐都装不下吧。”
可不是吗,冯一平小的时候,也就生那天,能吃一碗
蛋面,外加两个煮
蛋,其余的,也就是来客
的时候,会炒个
蛋,打个
蛋汤,可多半没他们的份。
“是啊,这几年变化大啊!”二伯母也有些感概。
“听说振昌叔叫你们明年多种些糯谷?”又一个老家问。
“是啊,老三说要做什么糯米,一年要用不少糯米,除了家里的
粮,其它的田叫我们都种上糯谷。”
“振昌叔现在可是了不得啊,听我二儿媳说,他们今年在省里又买了个铺面,可花了不少钱。”说话的这个,一个儿媳
在省城店里帮忙。
“老三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他不是有个小舅子在省城开公司吗,帮了他一些,余下的,连去年刚买的房子也拿去贷款,我们也帮忙凑了点,这才勉强够。”
这是梅秋萍特意打电话回来跟他们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