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传名(1/2)

雪后的阳光如流水一般,雅致而内敛。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下河村中央榕树下,斟茶研墨,朱平安等拿起笔,铺开宣纸,蘸墨落笔,笔走龙蛇。

劝学对联莫过于蒲松龄的对联了,自己上次童生试途中也曾以此对联劝慰过一个落第的书生。因为这个对联太经典了,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奋进,此联一出便成了千古名句,督促了不知多少。相信将这个对联刻在此碑上,一定可以督促后辈奋进,对下河村乃至整个大明都会是一种贡献。

“有志者事竟成,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写完此副对联,朱平安略作思考,又落笔写了另外一幅对联: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这句话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激励了无数,它的意思很明确,很激励,也就是想要告诉是要在有生之年要好好拼搏一番,不作碌碌无为之。理论上来讲,这句话在几十年后才会被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出来,不过今自己将它写出来,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

写完这两句之后,朱平安便收了笔,一边的村正及村老等拿着毛笔完全是一副打酱油的心态,就没有写几个字;另一边的张举下笔如有,已经写好一副对联了,笔也收起来了,不准备再写第二副了,端着村老家珍藏的茶水。微微吹了下茶末,细细品味。

旁边的大伯朱守仁架势很足啊。和善的微笑,优雅的姿态。剑眉横竖与飘逸的胡须。当然,还少不了上的青巾以及那胸有成竹的目光,也写完一副对联了,正在写第二副,很是自信速度也很快,大约三分钟后,大伯朱守仁的第二副对联就出炉了。

“惭愧,惭愧……”大伯朱守仁收笔后,自谦的说了一句。

村老和村正等见对联都写好后。他们也就收笔了,脸不红气不喘的将写了几个字的宣纸随意放在一边,自嘲的说了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们本来就没准备写的,很是有做绿叶的觉悟。

那么此时摆在众面前的就只剩下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张举写的一副对联,以及大伯朱守仁胸有成竹的两副对联了。

张举写的一副对联是:“心比天高,壮志未酬誓不休;立志成才,皆可以为尧舜。”

其实就水平而言,张举写的这副对联很好了,只是相对于朱平安的两副对联尤其是第一副对联而言。就稍微有些逊色了。

大伯朱守仁胸有成竹的两副对联也摆在了桌上,和朱平安及张举的摆在一起。

“披星戴月多读书;云帆直挂学业成。”

“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呃,怎么说呢,大伯写的对联满通顺的。但也就那么回事,而且让觉得有些俗,读完后也没有多大的感觉。不过大伯对这两副对联很是很自信的,写完后。还很是有些成就感。

大伯将对联摆在桌上后,先是看了一眼张举写的对联。嗯,张举不愧是张举,这对联确实是比自己的要好一些,原本很是自信胸有成竹的大伯,脸上的采飞扬稍微收敛了一些,不过对自己写的对联还是蛮看好的,毕竟自己构思了好些天了。

再然后,大伯捋着胡须又看了朱平安的两副对联,但看到第一副“有志者事竟成,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的时候,大伯呼吸就急促的不行了,手一抖将自己下的胡须硬生生拽下来一小撮,脸色红的像是煮熟的大虾似的。

将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看完,大伯朱守仁看着自己写的两副对联,真实恨不得时光倒流,自己不写就好了。

摆在一起,对比反差也太大了。

张举看过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后,叹为观止,赞不绝

“朱贤弟虽是年少但是功底颇啊,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上联用的是项羽釜沉舟、大秦兵的典故,劝勉后辈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鼓励后生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做任何事,有了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奋进,让叹为观止。”

“朱贤弟的第二副对联短小,‘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生那么长,如果没有一番斗志,如果不努力过,又怎会体验到成功的那一刹辉煌?在有生之年要好好拼搏一番,不作碌碌无为之。”

“妙不可言,这两句看的我都有些热血沸腾了。”

张举对朱平安写的两副对联赞不绝,感叹不已,及至看到大伯朱守仁的对联的时候,看过后也就没有发表什么观点了。

这一举动让在旁边本来就有些自惭形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