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二章 名动一时(1/2)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囚犯们怒目而视的一席话,让整个茶楼瞬间都安静了下来,就如绝对零度一样,陷了绝对安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什么?!

他们说什么?!

他们说新任知县朱平安为了不耽误农时,竟然胆大包天的给一百多名在押的未缴纳赋税的囚犯放假,让他们回去秋收,等秋收后再回监牢报道?!

茶楼众完全惊呆了,脑袋像木一样僵硬的扭过来,两眼发直的看向说话的几位囚犯,像是熟睡中被突然惊醒,跟个智障似的没有焦距。

啥玩意?!给囚犯放假?!

亘古至今,上千年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官员敢给囚犯放假的!遍数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大物们,也没有听说一个胆敢给囚犯放假的啊?!

他朱平安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还是疯了?!还是脑袋被门给夹了?!

七碗斋茶楼绝对安静了数秒后,嗡一下子炸开了,们从目瞪呆中回过来,倒吸了一凉气,心湖一下子翻起了滔天巨,难以置信的围着囚犯问东问西、追问各种细节,比如释放的囚犯数、当时的场景啊等等。

原本喝茶休息的说书先生,得到消息后,也不顾得在后台喝茶休息了,放下茶杯就跑出来了,成为了追问囚犯最积极的,仿佛古代的新闻记者似的,问的特别详细仔细。

最终,们确定了这则消息的真实:新任知县朱平安体恤民生疾苦,在秋收即将来临之际,给监牢内一百零八名没有缴纳赋税的囚犯放了一个假,准许他们回家参加秋收,要求他们秋收后自行返回监牢报道。

这简直就像是传说一样,了解了事原委之后,说书先生很兴奋,觉的今来的太对了。这可是最新鲜最真实的第一手素材啊,比传故事还要传,可以想象,当自己把这则消息加工后,一定会大受欢迎。说书先生打定主意,以后要跟踪、多关注、多打听这个新任知县的故事。

震惊过后,酒楼内的众,对朱平安褒贬不一。

觉得朱平安疯了、读书读傻了,竟然敢给囚犯放假秋收,秋收后他们能自行回去报道接着坐牢?!

当然,更多的则是称赞朱平安的壮举。

酒楼内很多感觉脸很烫,前一秒他们还在大肆的羞辱新任知县朱平安无能、废物、窝囊废,非议摊上这么一个废物知县,对靖南百姓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呢,下一秒家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一百多名囚犯放假秋收了。这得有多大的魄力,多体恤民,才能做出如此之前不敢做、后不敢为的惊天壮举,简直堪称千古第一,胆气直冲云霄!

对靖南百姓来说是灭顶之灾?

家如此仁义体恤民生疾苦,连囚犯都能如此温柔以待,更不用说广大百姓了。

总之,朱平安是一下子出名了。

朱平安的名声从七碗斋茶楼迅速传了出来,传遍了靖南县城大街小巷,继而很快就传遍了靖南县的各个乡村,没几整个台州府都开始流传起朱平安给一百多囚犯放假秋收的故事了,不到半个月临近台州府的杭州府、严州府、嘉兴府也都知道靖南县新任知县朱平安的大名以及他的惊天壮举了。

靖南县震动。

台州府震动。

整个浙江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都震动了。

朱平安一下子出了名,朱平安的名字,开始第一次被浙江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所知晓。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等秋收后,囚犯不回监牢报道的时候,看朱平安怎么收场。”

姚主簿知道张县丞心不好,特地来到张县丞办公房间,挥退左右,拎着茶壶给张县丞倒了一杯茶,递给了脸色不虞的张县丞,微笑着说道。

听了姚主簿的话,张县丞不虞的色和缓了许多,接过姚主簿递来的茶杯。

“虽然道理我懂,但是这心里就是不爽。我等辛辛苦苦、做牛做马几十年,名声不显;凭什么他朱平安才来了几,明明是不守律令,私放囚犯,却有偌大的名声。”张县丞抿了一茶,一脸不爽的对姚主簿说道。

如果靖南县老百姓听到张县丞的话,肯定会啐他一脸唾沫。你还有脸说辛辛苦苦、做牛做马,你那是辛辛苦苦搂钱、仗势欺、胡作非为好吧。

“张兄稍安勿躁,秋收最多也就半月时间,等到时候就有他朱平安好看了。”

姚主簿端起茶杯,笑着说道。

“也是。”

张县丞点了点

“不过,也不能等着,得给他找点事才行,省的他再不安生”姚主簿的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狐狸似的笑意,嘴角满是坏水。

“怎么说?”张县丞很感兴趣的问道。

“如此,如此”姚主簿凑到张县丞耳边,将他的打算说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