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七 简单的军人(2/3)
,你关心士兵,士兵就愿意为你死战,士兵们没什么家国怀,没什么大道理,现在也没有政治思想教育,他们为什么而战?基本上都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而战的,活才是第一位的,所以逃兵多,战斗力弱,但是在萧如薰的手下,这些士兵都甘愿死战,愿意为萧如薰拼命。
你以为是什么高尚的怀?不是!是因为萧如薰施恩给这些士兵,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恩
,得到了照顾,他们感激,他们信任萧如薰,所以才会愿意出死力为萧如薰而战,哪有那么多高尚的
怀?哪有那么多大义?你指望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去了解国家民族大义?
要不然为什么皇帝总是那么忌惮统兵将领呢?
很简单,有威望的将领登高一呼,大兵们就真的敢对皇帝发动逆袭,舍得一身剐,能把皇帝拉下马,这绝对不是说说玩的!没有政治思想教育的现在,士兵极易成为有威望的将军的私兵,士兵才不管谁是皇帝,开国之初尚且还会忌惮,承平
久了,谁管你是不是皇帝?老子们的
子过得不好,就拿你开刀!
这种况在宋代之前尤为显著,饶是宋代之后极力压制军队,但是军队的本质如此,你再怎么压制,到了
世,军队依然剽悍,依然是政权的基础,所以无论是王锡爵还是张位还是赵志皋还是石星,都绝对不能接受三万百战雄兵彻底成为萧如薰的私兵的存在。
这三万兵马如果用得好,凭萧如薰的威望,登高一呼,这三万会立马嗷嗷叫着随着他北上攻城略地,没有谁比文官更清楚江南各地的驻军是何等的积弱,也没有谁不担心萧如薰在南兵中的威望能否号召南兵狼兵倒戈相向,然后瞬间拿下整个江南,和朝廷南北对峙,进而出兵北伐。
原因无他,军队就是如此的力而简单。
所以当士兵们得知萧如薰被留在缅甸不得回中原,而他们即将离开萧如薰回到中原的时候,一度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逆反心理,对萧如薰所遭遇的几乎等同于流放的的待遇十分不爽,主要将领如麻家子弟,还有邓子龙刘綎等,纷纷为萧如薰打抱不平,要为萧如薰上书向朝廷讨公道,甚至于萧如薰的宁夏本部里还有大量少壮派军官支持萧如薰造反割据,和朝廷分庭抗礼。
萧如薰哭笑不得,对这些士兵军官好言安抚,说这是自己的期待,是自己所要求的事,和朝廷没有关系,他想留在这里为朝廷戍边,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全和平的环境,这是他的理念,希望大家予以成全,还请不要向朝廷上书,否则不仅他的处境会更加艰难,上书将领也会遭遇不公的对待。
因为朝廷会认为萧如薰在军中收买心,结党营私,那就不美了。
将军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之后,纷纷憋屈的偃旗息鼓,可他们虽然偃旗息鼓了,但是他们心中的憋屈和不满,萧如薰还是非常明确的看到了,尤其是刘綎和邓子龙两
,对那帮文官几乎已经发展到了仇恨的地步。
为此,萧如薰专门请这两个在南兵体系里有着很大威望的将军吃了一顿饭,向他们阐明了一些道理,告诉他们低调做做事,绝对不要违背朝廷的意思等等,虽然憋屈,但是安全——两名宿将憋屈的应承下来,并且说今后萧如薰有什么需要的,他们一个在广东一个在四川,这两条地
蛇绝对给萧如薰足够的帮助。
他们带着川兵和广东兵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缅甸。
南兵将军们对萧如薰则多是依依不舍的态度,脱胎于戚继光俞大猷体系的南兵,和北方将军一贯尿不到一壶里面,唯有一个萧如薰和他们处的非常愉快,这一离开,也不知道又要被编哪个
蛋的将军的麾下做些
蛋的事
,他们非常不爽,也非常舍不得离开萧大帅的指挥,更想念萧大帅的辣椒和大面饼。
萧如薰好言安抚他们,告诉他们老老实实做事,低调做,不要忤逆上官,更不要顶撞将军,不是谁都能像他萧某
这样一笑置之的,小心被穿小鞋。
南兵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自己所认同的大帅。
狼兵推举自己的首脑来到萧如薰的帅帐向萧如薰告别,说和那么多汉将军合作战斗,只有萧如薰真的把他们当自己
看,别
都把他们当蛮子看,别的就不说了,粗
不识字,也不会说话,以后萧将军要是还能用到我们,要是还能继续在一起战斗,我们绝对为萧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别说打倭寇打缅甸蛮子,就算是造反,咱们也会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和萧将军走一遭!
萧如薰哭笑不得的把憨厚的狼兵们送上了船只,目送他们离去——这些后是壮族苗族的兵,不懂汉的道理,不懂汉
的文字和语言,不懂汉
的规矩,但是却懂得忠义和报恩,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掏心掏肺,造反这种事
都说得出来,可见他们对大部分明将是十分不满意的。
最后还有麻家的二十多个小子,麻贵托付给他的小伙子们,萧如薰问他们是不是也要跟着船队回到麻贵的身边,他们一个个大摇其。
“老叔把咱们托付给了大帅,大帅就是咱们的天,大帅让咱们往东,咱们绝不往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