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八思巴,太和山(2/2)
合十,眼角竟落下一行眼泪,疾苦的面色却又充斥着一抹笑容,目光凝视了一下何恒,肃然道:“多谢道友助我成道。”
说话之时,八思竟对何恒躬身一拜,何恒坦然受之。
然后,八思再没有说任何话,只是淡淡地望了望天空,面上放出光,宝相庄严,转身离去道:“今夜小僧就回转藏区,于布达拉宫潜修,
后若有成,全赖今
之因,张道友珍重。”
何恒轻轻点了点,
平淡无比,仿佛心已经飘散到了一片无尽的时空之中,不属于这个世界。
世间的一切种种,早已不放在他心。
甚至于自身的成败得失,生死荣辱,此刻也似乎不再重要。
佛说无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王重阳言超欲界,超色界,超无色界;庄子之心斋、坐忘,或许都是指的他现在的心境。
何恒的法境界早已步
一种无法想象的领域,高兴、悲伤、贪婪、执着、愤怒……这些
绪他统统可以拥有,但那也不过假象,事实上,他早已可以勘
这些
感了。
无的最高成就不是冷看天地,心无他物,而是可为物喜,可以己悲,却能掌控。
有与无本在一念之间,心灵乃是一切的源,心之念,道之涯!
与何恒而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慢慢行走在路上,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想过要去哪里。
只是沿着脚下的道路,一直在行走着,直到他想停为止。
一直过了整整三个月,何恒来到了一片云水密布的山脉之中,这座山脉灵气,郁郁葱葱下,十分温暖
湿。
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山里出现了迷雾,有点点霞光闪耀。
何恒抬看时,只见一座巍峨巨山耸立,成
蛇之势,玄之又玄。仿佛多变,又似不变,永恒无尽。
蓦然间,他的心涌动起一
明悟,身上两
对立而统一的力量刹那溢出,形成一副太极图案。
“道者,天地物之通理,即太极也。”
此刻天地万物在何恒眼里陡然变得无比的和谐统一起来,圆融而混成,为自然无穷。
何恒慢慢走上前面蛇盘踞之山,听附近之
得知,此山名为“太和”,最高峰为“紫霄”。
“太和山?一切尽有定数啊!”何恒忽然一叹,走上太和山紫霄峰,盘坐于山顶一块岩石之上。
风在呼啸,雨在滴落,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这种变化本身却是永恒不变的。
何恒坐于那岩石之上,刻与天地万物融合,超越了物我两忘,臻至忘我两在的境界。
天空大风呼啸,却动摇不了他的身心。
细雨轻轻滴落,却近不了他周身三尺。
不是什么真气护体,而是那雨仿佛本来就不应该进他的周身,那已然是独属于何恒的天地了。
天法境界,以我心代天心,周身所在,尽是道场,尽是己身领域,尽是己身天地。
这也是真境勾结
天福地的雏形。
天空雨停了,阳光出来了,然后又退去了,进了黑夜。
夜又很快天明,曙光照耀在大地,何恒睁开了双眼。
他的眼邃无比,一副
阳
织的图案在其中涌动。
何恒轻轻起身,立于峰顶,肃穆,永恒不变,充斥着庄严。光芒涌动下,他轻声诵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
阳,
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
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太极为一,乃分阳,
阳衍生,可得万物。世间万物,因气而生,因气而成,气者炁也!太极一炁,万物滋生!”
何恒身影猛地变得无尽的高远,无穷的浩瀚,如同一片无尽的星空,无穷无尽,浩瀚无垠。
他缓慢走下这岩石,来到山下,身上一道阳
织的太极图案充斥下,仿佛已然不属
间,羽化而飘然。
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在朝着山上爬去,恰好看见了他,顿时热泪盈眶的跪下:“仙,请收小子为徒。”
何恒邃的眼看向了他,眸子仿佛一片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