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6.5日中午发(2/3)

有道!我你老母!你坑老子!让我跟一群大傻子混在一块儿,打天下?打个毛的天下!皇帝但派一路马来,这群大傻子就全完蛋了啊!”

大齐国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保兼军师纥承基喝一坛子酒,把坛子一摔,醉醺醺地仰起一双发红的眼睛,望空大骂!

行宫门,各路随行伴驾大臣以及蒲州官吏已陆续赶到。

齐王谋反的消息刚刚通过军驿传来,还未正式公开,可是这时还不知道消息的,他也不配在朝中升至如此高位。

然而,他们都被阻在了门外,包括伴驾从长安来的一些三四品的大员,也俱都被挡在了行宫门外,只有李绩、褚龙骧、长孙无忌等几位文武重臣得以进行宫。

李鱼一见这等形,便很自觉地停住了脚步,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没资格进行宫,他一个从五品上的游骑将军就更不够看了呀,更何况他还没有上任。

不过,那挡在行宫门外的太监记却甚好,能在御前行走的太监,哪怕是没念过书,但还真没几个不机灵的。他一眼瞧见群后乖乖站定的李鱼,马上扬声道:“那厢站立的可是李鱼?”

正在门前窃窃私语的众文武都扭向他看来,李鱼见家问起,便上前一步,叉手道:“正是李某!”

太监点点,往旁边一让:“李将军进去吧!”

“多谢中官!”

李鱼点点,忙从一帮子侍郎、御史、将军们中间走过去。

魏征愕然瞪着李鱼,待他进了门,才反应过来,往他背影一指:“我等俱不得宫,李鱼工部一郎中,缘何得以内?”

那太监咳嗽一声,慢条斯理道:“圣隆恩浩,已迁调李鱼职屯卫,任游骑将军一职!”

众文武闻言一阵错愕,李鱼得以升迁他们倒不怪,只是这一会儿文、一会儿武,前天还在吹拉弹唱,昨儿就去铺路修桥,今儿居然成了北衙禁军,大唐立国以来,似乎也没见过有谁如此地随吧?

有那脑筋活泛的便不禁胡猜疑起来:“这李鱼……别是皇上的私生子吧?陛下偶然临幸,便珠胎暗结。而其母身份特殊,不好宫,便养在民间……”

一篇狗血故事不知不觉便在其脑海中成形。

那太监在御前听用,知道李鱼已右迁屯卫,既是天子亲卫,自然可以宫,就把他放进去了。

可李鱼并不知其中缘由,只当天子有所关照。他进了宫,也不知道去找百骑中郎将李大器报到,眼见前方长孙无忌正急匆匆走向正殿,只当自己也该去那里,马上就快步跟了上去。

大殿上,只有文武重臣寥寥几,李世民背负双手,正面色沉重地在殿上踱步。这几位文武大臣就肃手站在一旁。

李鱼跟在长孙无忌后边,那殿前的侍卫、太监等一见,还以为是宰相特意带上殿去议事的,便没有一个过来阻拦。

长孙无忌“带着”李鱼进了大殿,眼见皇帝似乎正在沉思,也不敢上前见驾打断他的思路,便直接站定,靠近了李绩,向李绩递了个眼色,李绩微微摇了摇

长孙无忌是想问他陛下可有什么决断或者说是考虑,李绩摇则是表示直至此刻,天子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

天子无所表示,即便位高权重如李绩,也是不发一言。若换作其他事件,哪怕是吐蕃趁天子巡幸蒲州,突袭长安城,杀进宫里去了,他都可以有所建议。

可现在这桩事件却尴尬的很

齐王谋反,而齐王李祐是皇帝的亲儿子。

这是国事,也是家事,儿子造了他爹的反,李绩不好把家与国的关系厘清,便不好话。若从国的角度,有贰臣造反,当请命领军,前往平叛,这才是武将本份。

可从家的角度,这是儿子跟他爹杠上了,他们都是外,如何嘴?该怎么说?“陛下,你儿子大不孝,请给我一支马,臣领兵杀进齐州府,砍了你儿子的脑袋罢!”这也不合适啊。

所以,在李世民有所意见前,他们只能沉默。

他们可以沉默,长孙无忌却不必,因为他不只是宰相,他还是国舅。他的反甥造了他妹夫的反,他这个大舅子无论是从国的角度还是从家的角度,都可以发表一下意见。

长孙无忌略一思索,便上前道:“陛下,今国泰民安,百姓思定。不论何,欲盅惑世,扯旗造反,绝难成气候,陛下勿忧。齐王乃陛下亲子,亦是陛下臣子,自幼受陛下教诲,是否如此不忠不孝,尚且存疑。臣以为,不妨双管齐下。”

李世民站定身子,看向长孙无忌。

李鱼就在长孙无忌侧后方站着,一瞧李世民模样,容颜憔悴、目蕴血丝,竟显得十分颓丧,哪还有当初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模样。堤上遇险时,也不见他如此气色,他绝不会是因为听说齐王谋反恐惧所至,而是因为亲背叛之煎熬啊。

想至此,李鱼也不禁暗暗叹息。

雄才大略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