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奏疏如山(1/2)

北荆州改制的事赵桓事先没有跟东京李纲、闻焕章等打过招呼,他以为现在只是改北荆州一地,也就是原来的京西南路,牵扯甚少,所以雷厉风行地在北荆州施行了,而且任命了李懹、刘敏等北荆州七司知事官员和下属五十多个县的官吏之后,又下令减免一年赋税,北荆州确实恢复得比较快,至少不到半个月就大致稳定了下来,官、民、军各司其职。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本质上来说,由路改州本身没有问题,不过是个名字而已;但原来大宋的路或者道只是个监察职责,后来权柄才益加重,实际上是州(府)县两级,但每州只管辖几个或者十几个县。

现在,州府算是撤销了,一个路的州府职权合并在一起,并且还把知府、知州等等一系列官职给取消了,能省下大量官员,也就能省下大量费用。

但是,问题就在于北荆州的官员数量大幅缩水。

现在大宋有多少官员?

根据吏部的数据,大约五万多,仅东京就有一万七千

大宋有多少路?

二十八路(道),一千二百多个县。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路有一千两百个官员。

赵桓改制后的北荆州用了多少官吏?

官员只有一百多,吏有三百多,总共不到四百。

这就是裁汰了大宋冗员之后的真实况。

而这个数字,基本上跟朝廷的预测差不多:政和二年(1112年)大宋冗员43000,宣和元年(1119年)冗员48000。而根据北荆州的用推算,冗员为45000左右。

大宋五万多名官员,实际需要的不到五千,九成以上都是吃吃饭的冗员。

当然,这个数据跟唐太宗时期的官员六百四十多、全国官吏总数七千仍有较大差距,不过大宋比贞观朝多的多啊,贞观时总不过三千万,现在的大宋已经亿了。

所以,总的来说,大宋最多只需要五千官员。

那么四万五千冗员怎么处置?失业啊!

这还了得!

所以大半个月前宗泽提醒过赵桓,小心“官吏之变”,宜“徐徐图之”,不宜过急。赵桓当时认为大宋没有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唯一有权势的也就王安石、欧阳修、富弼、范仲淹等名相的家族和折家、种家、姚家、杨家等将门,普通官吏反对自有解决之法,再不济也有刀枪镇压。

但当赵桓接到戴宗急报,带着王庆一家回到东京时,还是被勤政殿上堆得跟小山一样的奏疏吓了一跳。

“殿下!这里一共有四万八千多份奏疏,大宋朝几乎所有官员都六百里加急上了奏疏,只有五百多份是支持的,其他全是劝阻殿下不要轻易变法的……”

宋清跟在赵桓身后,脸色很不好看。

大宋三冗问题持续了近百年了,搞得整个天下都动不安,今天这个造反、明天那个造反的,大宋官员谁不知道?现在太子殿下裁汰冗员,是为了大宋江山好,这还没开始呢,听到北荆州一点风声就跟挖了他们家祖坟似的,就这样的官员能把大宋治好?

那当皇帝也太容易了,就不是太子殿下这般劳心劳力、还要亲上战场了!

所以他自从一封接一封的收到这些奏疏,就越来越愤怒。

赵桓看着这堆奏疏也吓了一跳,他第一次知道四万八千道奏疏垒在一起原来竟是如此壮观。

啧啧!够自己看三个月的!

不过他没有像宋清那样愤愤不平,对这种况早有心理准备。

尤其是听到还有五百多支持的,简直就是意外之喜。他本来以为能有个几十就不错了!

大宋啊,还有有根底的!

他回看了一眼宋清,笑了。

“愤怒了?没必要!都是正常反应,本太子……”

“殿下!该称孤了!以前是官家为了压制殿下,不准您称孤,只准您称本宫,结果您自创了个本太子;现在都成监国了,没能管得了您了,您这自称也该改改了,不然总觉得不伦不类……”

“改改?”

“改改!”

“好!孤……孤!不太习惯,不过过些子就好了!”

赵桓摇笑笑。

“孤……砸了家的饭碗,若是不让家叫唤两声,总觉得有点太欺负,也不符合实。现在心里有数了,反倒踏实了。”

“殿下!这么多上疏……史无前例啊!从盘古开天辟地至今,还有没有过一下子收到四万八千本奏疏的事发生!”

“也没有过这么多冗员不是?他们越是上疏,就越能证明他们心里害怕!害怕好啊,至少他们很想当官!”

“殿下的意思是……他们闹不起来?”

“没错!若是像汉唐时候,世家大族把持天下,孤要是一意孤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