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风波暂息(1/2)

太真胥庆回到中经,直接找到了天祚帝,拿出了赵桓亲自书写的又一封国书,并向天祚帝晓以利害,极力劝说天祚帝额外赠送宋国五万匹战马。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当然,耶律淳和萧私下里所说的“大辽迟早要完”这种话,太真胥庆是绝对不敢向天祚帝说出一个字的,他只能从别的角度上劝说天祚帝。

比如宋国已经与原各部相邻,而且宋国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已经完全可以直接向原各部用粮食换战马,辽国继续封锁宋国的战马易已经没有意义。

比如宋国修筑长城,虽然代表着不信赖辽国和原各部,但同样也说明宋国无心侵辽国;相反,金国要发展却必须要先攻打辽国。宋金对比,辽国应该相信宋国,坚决反抗金国。

仅仅是这两个理由,就已经说服了天祚帝;事实上,谁能保住天祚帝的皇位,天祚帝便信任谁。

于是,天祚帝召集耶律淳、萧、萧奉先、李处温四,在宫中当面商议额外赠送宋国五万匹战马这件事,结果不出所料,李处温坚决支持,萧奉先不置可否,耶律淳和萧极力反对。

尤其是耶律淳,简直快要被天祚帝气的吐血,没听说“卖家要价两万,而买家却非要出价五万”的,这不是败国吗?

况且,宋国即便再怎么可靠,毕竟是异国,怎么能把本国的安危寄托在别国身上?安知宋国没有存“用辽国抵挡金国、让辽金自相残杀”的心?

虽然暗中已经商讨过,万一有一天大辽穷途末路降宋更靠谱,但现在毕竟还没有到那时候,大辽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而如果连苟延残喘都不愿意了,那他们这些跟废物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耶律淳言辞很激烈,而萧也支持耶律淳。

可这样一来,天祚帝也被耶律淳气得够呛。他本就觉得耶律淳和萧夺了自己的权势,此时又被耶律淳当面顶撞,让他如何不气?

争论来争论去,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决定除了按照宋国的要求用两万匹战马换回耶律国珍和耶律国宝的两万锐之外,再以天祚帝的名义赠送宋国一万五千匹战马,仍旧让太真驸马为使者。

下午,三万五千匹战马便送到了宋国,而宋国也礼送耶律国珍和耶律国宝回了神山县,神山县的宋军也退到了原来的宋军大寨中,宋辽之间的边界又回到了几天之前。

不同的是,驻守在这里的大宋天武第九军几乎整个换了一遍,同时大宋也得了辽国7万匹战马。

另外就是,由于那额外多出来的一万五千匹战马,宋辽之间不仅没有因为这次的误会而导致关系裂,反而好像更加亲密了些,还进一步明确达成了军事同盟。

还有,赵桓在国书中还告诫天祚帝和辽国重臣,说大宋杀了金国的国相完颜撒改,金很可能会穿过辽国国土报复大宋;大宋的天武第九军也有两万七千穿着大宋的盔甲做了叛军,目前已经向东北逃窜,也会穿过辽国国主投奔金国,希望辽国认真防备,不要被对方打成措手不及。

耶律淳和萧看了之后,也都以为然,立刻派通传各军,仔细防备郭药师和黄龙府的金兵。

这应该是金国始料未及的。

完颜吴乞买费尽心思把亲宋的萧奉先和李处温拉下了台,结果换上了老谋算的耶律淳和萧上位,一眼就看穿了金国的图谋,仍旧使得金国没有得到半点便宜。

又过了两天,辽国在神山县的驻军变成了三千,宋国在神山大寨的驻军也变成了三千,等宋长城修好之后,这里会有一座关城,常规驻军只需要一千

宋长城是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中,把整个右北平囊括了起来,也就是说宋长城是从右北平东边、神山县西边穿过的,右北平城将会是这一段长城的后勤中心和管理中心,而长城又紧紧守护着右北平,两相依附。

其他各段长城也如此例,赵桓坚持修筑十座坚城目的便是支撑长城。

当然,倒也不是像太真旭庆所说,宋国修筑了长城就表示放弃了长城以外的土地,赵桓的野心绝不仅仅止于守护国门,修筑长城不过是为了限制游牧民族而已。

在赵桓的野望中,未来他甚至会沿着大兴安岭(宋代叫东金山)再修建一条长城,彻底把大原与东北之地在地理上隔离开来,达到分化控制的目的。

东北之地其实是渔猎之地,也并非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他们不放牧只以打猎为生,因此生比较悍勇。

而大原则是游牧之地,最突出的出神化的骑术和无穷无尽的战马。

如果未来有一天大宋控制了大原和东北之地,然后在大兴安岭加一道长城,如此一来只要大原和东北之地不同时造反,大宋的长城以南就是安全的。

所以,赵桓的想法与耶律淳一般无二,耶律淳没有把辽国的安危寄托在宋身上,而赵桓也没有把北方的安宁寄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