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快,扶那老奶奶过马路!(2/3)

个价值上千万的官窑瓷碗盛汤,随便磕一下碰一下就是一百万不见了……特么的这也太奢侈了,不过我喜欢。

总之,这一顿赵皓吃得特别的香,特别的爽利,一气吃了三个蟹黄包,一碗粥,半碗骊塘羹,半个腿,其余各样菜式也吃了不少,吃得肚子实在撑不了才意犹未尽的打了一个饱嗝。

一时间,看得赵士盉夫目瞪呆,喜上心

要知道赵皓大病之前,从来没超过这三分之一的食量。吃得好,吃得多,身体才会健康,这么朴素的道理就算是普通百姓都知道,如今看到这宝贝儿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模样,两子心中别提有多欢喜了。

谢芸疼的拿着柔软的绢布帮赵皓擦着嘴角上的油渍,柔声道:“小冤家,慢点吃,又没抢,如此病了几未好生进食,怕是饿坏了。”

赵皓长长的打了个饱嗝,对谢芸道:“母亲,孩儿想去上街逛逛,活动一下身子骨,晒晒光。”

话音未落,赵士盉和谢芸两都蹙起了眉

这小冤家少年风流不知抑制,养在府里还好,这一出去恐怕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如今这身子骨哪里能经得起折腾?

赵皓何等机灵,不等这对便宜父母开,便抢先道:“父亲和母亲放心,孩儿只是在江宁城逛逛,瓦舍青楼等之地绝不涉足,至于丹药,谁给孩儿送丹药,孩儿就揍谁。”

谢芸望着赵皓可怜,又想起宝贝儿子这几在府里像换了个似的,不但对自己彬彬有礼,对待下也十分和蔼,不似昔一般无赖霸道,心终究是一软,应允了。

谢芸一应允,赵士盉历来是妻管严,虽然觉得不妥,却没有话语权。

……

赵皓出门的排场,不简单。

赵皓这身子骨自然是不能骑马,乘坐一抬红帷暖轿,由四个膀阔腰圆的轿夫所抬,四平八稳,无车马劳顿之苦。暖轿里,也是丝毯铺垫,貂皮为座,柔然而舒适。

暖轿之前,一骑护院家将和四个家开路。

的那名护院家将,生得虎背熊腰,身高至少在一米八五以上,全身块块隆起的肌,即便是一身青色褂子也遮掩不住,双臂比赵皓的大腿还粗,据说这家伙能将百十斤的石碾子抛着玩。

原本名王伝,据说曾为盗,犯下了不少重案,后被赵府所救,故此报恩当了赵府的护院家将,如今在府中效力已十年,赵士盉念其忠诚,便将其改姓为赵,所以他现在的名字叫赵伝,唤出来便是三国五虎上将赵云了。

“一吕二赵三典韦”,堂堂五虎上将为护卫,那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待遇。赵皓自然心中难免有一种虚荣感。

事实上,这与虎将同姓同音的赵伝的本事还真不简单。

“赵伝,武力:80;智力:55;速度:76;轻功:81;政治:35;统率:45;健康值:91;对宿主忠诚度:90,对宿主好感度:60。”

功德系统不但可查询宿主的属,同样可以查询其他任何的属

80的武力,放在历史上,也算是名将的属了,当然成为名将不只是靠属,还得有机会才行,否则时运不济的话就只能为盗了。

除了前的护院家将开道,在他的背后又跟着十数个家和一辆马车。家们手上清一色的水火棍。那辆马车却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拉钱的。

由于赵皓穿越的并不是水浒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宋时代,不会出现水浒英雄买酒买出手就白银几两的画风,在这个时代银子尚未用于民间易,纸币子也只是在cd地区使用,所以在江宁府还是用的铜钱。

一贯千文,一文钱约五克重,一贯钱就是十斤重。赵皓大病后首次出门,谢芸为了让宝贝儿子开心,让账房支了一百贯供宝贝儿子挥霍。这一百贯便是千斤的重量,只能用马车来拉了。

当时的米价一贯一石(约120斤),算起来一文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三毛钱,百贯其实购买力相当于三万块钱,对于现在的普通富二代并不多。但是其实不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五贯钱能买一个婢,一百贯能买二十个婢,其价值远远不止现代的三万块。

然而作为江宁四大府之一的赵府,家财千万贯以上,一百贯还真的不多,何况这是宝贝儿子大病初愈后第一次出门,谢芸一高兴便给了个整数。

但是北宋的铜钱易不便,乃至整个宋代的钱荒却是事实,出门带一百贯钱已经算不少了,再带多了便要出动一个车队了。

前有猛将赵伝开道,后有马车驼着成袋成袋的钱压阵,赵皓只觉有一种飘在云端的感觉。

……

阳春三月,莫愁湖畔,游如织,杨柳如烟,湖面平整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上午的阳光照在湖面上,如锦如玉。一艘艘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来回穿梭,惊起的白鹭不时从栖息的湖面飞起,舒展白色的羽翼,在春温润的天空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