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北上汴梁(1/2)

(两个117章,所以这章是119章,没漏章……)

接下来数的时间,赵皓一直在忙于各种应酬。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谢家家主谢虞在锦园为新任正六品朝奉郎的外孙设宴。

王家亦在瑞鹤园设宴。

江宁知府王汉之,在春风楼设宴。

至于其他江宁富商大户,想要约赵公子,那得排队。

最后,赵家在春风楼宴请全城亲朋好友,一为庆贺,二为馔行。

酒菜虽丰盛,歌舞虽美,宴席虽热闹,来的宾客非富即贵,然而每次宴席之间,都难免笼罩着一种的离愁和伤感。

三十年前,赵皓之祖赵仲恕,费劲心机,才得到官家的同意,逃离汴梁宗室樊笼之地,抱病移居江南。经过三十年的经营,江宁赵家已成为江南之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大户,虽非大贵,却富可敌国,且远离汴梁是非之地,相对汴梁城中如同养猪一般的宗室来说,简直就是如天堂。

那一纸谕旨,让赵皓已注定不能和父亲赵士盉一般,逍遥半生。

对于赵士盉和谢芸夫妻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如同把儿子送往牢笼一般,将来便是想要看上儿子一眼,也是很难了。

赵士盉木讷,谢芸内柔外刚,虽然表面依旧笑吟吟的,看不出半点不喜之色,赵皓却能感觉到父母心中那浓浓的伤感和不甘。

不只是赵士盉夫,就是谢家和王家,同样为赵皓的前程感到悲凉。历代官家对待宗室的态度,以及祖上遗留下来的宗室制度,注定赵皓将成为牢中之鸟,与那汴梁之地济济上千的宗室子弟一样,不得出汴梁半步。

只是,官家的旨意,谁敢不遵?

至于,赵皓本,倒显得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依旧喜笑颜开,似乎没预感到将来的寂寥和孤独。

然而,越是如此,反而使得谢芸愈发伤感。

他们不知道的是,京,对于赵皓来说,将是一次涅槃!

*********

别离的子,终究是要到来了,赵府上空笼罩的愁云惨雾愈发浓了。

用过晚膳之后,王馨心中闷闷不乐,早早便已了房。

谢芸和赵士盉将赵皓留了下来,再次叮嘱京注意事项。

天子脚下,比不得江宁城,正六品的官员,在汴梁城中如同江宁城的小吏一般,随处可见。

而宗室公子,说是天潢贵胄,在京城中比起一般官员的地位高得多,但是却又是一个极其尴尬的身份,就算有官身在身,也无职掌,而且若是太冒了,怕是要被敲打。

所以京之后,要低调行事,不可太出风……

其实谢芸说来说去,就那么一个意思:吃好,喝好,玩好,等死,不要有理想,不要有野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宝贝儿子北上的行程,谢芸也是煞费了苦心。

她将赵皓从江宁自汴梁一路上的行程、路线都安排得极其详细。而且早早已派出发,在赵皓要经过的城镇、渡提前预订好酒楼、客栈、车马、船只,可谓是极其细。

又请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将这一路的城镇、河流、山岭、渡、大道小道都画得极其详尽,甚至何处有剪径的强须注意防范,何处有打家劫舍的寇须避开,何处有大虫出没须绕开,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除了武松和赵伝两名身手极高的护院家将(武松在赵府以护院家将身份示)之外,又选了二十名身轻体壮、脑袋灵活的家和四个乖巧细致的婢伺候。

随行的姓李,除了衣物之外,各种用品更是确到了刷牙的茯苓膏,上大号用的绢布,满满的十几箱。

而最重要的,自然是路上盘缠和京之后需用的钱财。

这一去,便不知得那年才回来,要带的钱自然也不是少数。虽然说正六品的官员是有薪俸的,而且宋朝的官员薪俸还不低,正六品的官员俸钱50贯,衣赐20绫加100绢,禄粟50石,算起来是价值三百多贯,按照后世的价值至少在月薪十万以上。但是这些对于赵皓来说显然是维持家用都不够的。更不用说还有花天酒地、往来、走门路等花销,甚至去青楼耍耍大宝剑,也是合合理的,即便是王馨也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当。

传说昔时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骑鹤是扯淡,十万贯却是有可能的。江宁赵府的唯一嫡公子骑马汴梁,少不得也要腰缠十万贯。

用马车千里迢迢拉着十万贯北上,很显然不现实。为此,谢芸为赵皓准备了十万贯的钱引——官方限量发行的纸币。

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子”为“钱引”,改“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改子为钱引。“钱引”与“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