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当仁不让(1/3)

殿堂之上,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赵皓身上。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一刻,连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赵皓也不淡定起来了。

这明显就是蔡京给自己挖的坑,如果说前面让自己挂帅出征平定梁山之,只是一个小坑的话,那么伐辽之战便是一个特大的坑。

若伐辽胜了,自己在军中威望必然大增,而且一旦长期离开京城,蔡京等便会在赵佶面前挑唆。所谓三成虎,赵佶一向多疑,根据大宋对宗室防范极其严格的传统,自己被冷落和闲置是必然的。

若伐辽败了,届时童贯一党、蔡京一党都会将责任推在自己身上,赵佶心心念念的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宏伟梦想,一旦落空,自己还能有甚么好下场。

而最重要的是,伐辽之战失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赵佶的作战方针错误,如果自己继续执行赵佶的错误方针,必然大败,若不执行,恐怕这仗打一半便要凉凉。

这个毒计,真他娘的毒!

赵皓脑海里心念急转,思虑应对之策,仔细斟酌之后,才发现一件更恐怖的事

或许蔡京都没想到,赵皓想不接受这都统制一职都不行,不但不能不接受,还要想方设法接受。

如果自己不参与这场北伐,童贯和种师道等继续按照原有的路线进行,伐辽必然如同历史上一样失败。后果便是数以万计的将士死于非命,宋军最锐之师西军主力损失大半,最终被金看到了宋的无能,然后金趁机南下,最终靖康之耻也会一如历史那样发生。

届时面对如狼似虎的,自己又能做什么?就凭数千锦衣卫抵抗,又能抵抗到几时?恐怕自己所有的梦想都将成空。

若是自己接了这份重担,伐辽成功之后,必然会被赵佶闲置和冷落,但是至少赢得了军心和民心,也得以向天下进一步展示自己。

如此一来,便算是最终依旧兵临城下,在那形势危急的况下,凭借自己在百官、军队和天下百姓中的声望,就算来一次黄袍加身,也不会有太多的反对。

这一年多来,他斩高俅、斗蔡京、穿辽地、使真、京西赈灾、杀贪官恶吏,在百官、士和黎明百姓心目中已然积聚了极高的威望,大有“公子不出,如苍生何”的意味,但是唯独在军队中的威望并不高。

平江南之战,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跟班;穿越千里辽地使金的传,见证者只有三百白梃兵;平定梁山贼寇,根本算不得甚么,大宋的主力禁军平叛就没失败过的。

若想在军队中刷威望,此次北伐无疑是绝佳的机会!

只听蔡京道:“隆德郡公若为都统制,有六胜:其一,隆德郡公曾穿越千里辽地,并数次与辽征战,且曾助十万辽军,熟悉辽地势及作战阵法,终究强于一无所知者;其二,隆德郡公年方十八,年富力强,力充沛,非年纪老迈者可比;其三,隆德郡公身为宗室,代表宗室亲临前线,可大大激发众将士之士气;其四,公子曾挂帅平定梁山贼寇之,势如竹,文韬武略,无可及;其五,公子于京西之案中,刚正不阿,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实乃主将之材;其六,据南来子马植所述,燕地汉夜思南归,苦待王师,今官家若派我大宋宗室为主将,前往招抚,足可证明我大宋之诚意,届时隆德郡公率王师一到,燕地汉必箪食壶浆以迎,幽云十六州唾手可得也!”

蔡京分析的六条,前面五条全部是扯淡,只有第六条,彻底直击了赵佶的心脏。

马植何,联金灭辽的始作俑者。

由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辽国汉,马植并没有对辽国有太多的国热,再加上在辽国混得并不如意,使得马植突发想,积极推动宋金联合攻辽,作为“投名状”纳给宋朝,欲以此博得一番鱼龙舞。

政和元年,马植趁着宋朝使节童贯访问辽国的机会,秘密晋见童贯,提出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这个计划对于北宋末代时期政局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而且最重要的是,马植强行代表在幽燕之地的汉,在赵佶面前鼓吹说燕地的汉苦思南归久矣,夜盼望王师,王师一到,百姓必箪食壶浆以迎,辽军中的汉士兵也会临阵倒戈、弃暗投明。

正是马植的这一通天花坠的鼓吹,恰好遇到一心要成为千古一帝的赵佶,两一拍即合,又加上童贯、王黼等的推波助澜,才有了这次北伐之战。

实际上,北地的汉被辽统治一百多年,绝大多数早已没有归汉的想法了。当年幽云十六州被卖初期,燕地汉不愿被异族统治,大都希望归宋。但是宋廷并不想接纳他们,只想着他们能在燕地闹事,闹得辽不得安生就好。如此一来,宋廷不收,辽打压,可怜燕地的汉在辽治下匍匐一百多年,哪里还有什么归汉的心思?

然而,赵佶这个喜欢漫、做梦的艺术家皇帝,还真就做着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