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仙在神前(1/2)
“我刚修道的时候,认为夏国没有,后来觉得可能会有,现在这个可能的倾向越来越大。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顾玙马上找到小斋,并说出自己的判断,道:“我敢肯定,这册宝箓就是揭开秘密的关键,一定要研究透彻。”
“哟,你现在倒喜欢做学问了。”
小斋很认真的看了看他,嗯,确认过眼,还是那个想艹的。
“不是做学问,难道你不想弄明白么?”顾玙怪。
“想啊!但我自己研究就好,不像你,一上来就找我。”
“你不是移动硬盘么,习惯了。”
“随随到么?”
“姐姐,我在夸你知识渊博!”他汗道。
小斋瞧他的样子,已达到调戏的目的,便正经道:“道教的系太过混,几乎一个门派一个版本,另有不少民间传说和话本混
。还有的引
佛教概念,或者为了政治目的,硬生生造出几个新,连道士自己都分不清。
我也搞不懂这些七八糟的谱,但你有没有一种感觉,相对于和尚与十字教徒,道
似乎不怎么敬?”
嗯?
顾玙一怔,对她的切点略感意外。不过他想了想,好像真是如此,相对于“我佛慈悲”、“佛主保佑”、“善哉善哉”,道
对天地、对万物、对自然、对自身、对道法,都比来的尊敬得多。
“的定义,本就是高高在上,受香火供奉,
夜祷告。但道
的态度,并没有那种对灵的卑微感。”
小斋顿了顿,继续道:“夏国很久以来都没有谱,《列仙传》《仙传》更多是传记质,而且重点在如何成仙,并非。直到南朝陶弘景时,才写了《真灵位业图》,算是第一本比较完整的谱。”
“……”
顾玙撇了撇嘴,《真灵位业图》他自然看过,怎么说呢,不敢恭维。
陶弘景将仙分为七个等级,每等设一中位,又分设左、右位若席。这些有的是圣
先贤,有的是帝王将相,有的是道教领袖。
比如,他将元始天尊放在第一等的主位,将太上老君放在第四等,又将儒家的孔子放在了第三等,将秦始皇、齐桓公、刘备等等放在了第七等。
如此排列,还煞有介事的给众安放职,只能用一个表
来形容:滑稽!
陶弘景是得道高,为何这般做法?就因为他属于上清派,而当时前期的三个最主要道派天师、上清、灵宝,在江南争得死去活来。
天师和灵宝都尊太上老君,他为了打压对手,才将其贬的一文不值,又将自派尊的元始天尊捧上首位。这种况直到南北朝末期,随着各派融合,才出现了统一的最高,三清!
你就想啊,若是在佛教和十字教,谁敢这么?
“所以说,道不信,但道教为了传播道统,必须立起位供世
信仰,就跟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没啥区别。”
俩这一抹,将整个谱和天庭都勾掉了。顾玙却点点
,很认同这个说法,又道:“宝箓是正一派独有,正一源自龙虎山,龙虎山源自五斗米教。
我之前查阅资料,当年张道陵立教,在西南建二十四治。书上对这一块没有太多说明,一定隐去了不少内容。
而我刚才试验符箓,发现了一丝古怪,就捋了捋线索。由此猜测,是不是道,哦不,是仙
所封?”
东汉时期的蜀,
多信巫教,
祀害民。张道陵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巫妖之祸。
之后立五斗米教,建二十四治。所谓治,就是管理机构,分:
上治八品:阳平治、鹿堂山治、鹤鸣山治、漓沅山治、葛王贵山治、更除治、秦中治、眞多治。
中治八品:昌利治、隶上治、涌泉治、稠禾更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盖治。
下治八品:云台山治、浕治、后城治、公慕治、平刚治、平薄山治、玉局治、北邙治。
当年龙虎山斗技,流失海外多年的天师印被请回天师府,那颗大印上就刻着“大阳平治都功印”。
阳平治是二十四治之首,天师居处,都功是主持教务者的称呼,由天师自己担任。
“你是指张道陵封过位?”
小斋对这个观点很有兴趣,细细思索片刻,道:“他是大天师,起码有地仙境,能接触到先天一炁,在当时也算天下第一,的确有本事封。可这封,封的是
身,还是魂?”
“我觉得是魂,而且跟魂界有关。”
顾玙开启脑,劲劲道:“我先模拟一下,比如张道陵的一个手下身死,或重伤,或终身不得寸进,甘愿献出魂。大天师便炼制宝箓,自立谱,册封职。既能增强实力,又能忽悠一波信众。
魂箓,便不受七
转生的束缚,或留在魂界,或存于箓中。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