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553节 萧焱的图谋…知是故人来 (七千多字)(1/5)
崔秀宁道:“企图搞
坏的是元廷余孽,漏网之鱼。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他们煽动一些城市的商
,囤积居奇,拒收纸钞,推波助澜,使得城中物价要上天了。他们想让百姓起来造我们的反。
已经在抓了,军警宪特都在搜捕。”
李洛根本不会问这些
的下场,因为落到特务和宪兵手里,他们的命运已不可问。
“物价飞涨,纸钞擦
都嫌硬,这也是个机遇!先把银行
起来。用银行回收百姓手中的
钞,兑换银元和铜钱。”李洛咬牙说道。
他不能心疼银子,必须这么
!
通过在整个东南镇压大地主大豪强,再没收元廷的官银,李洛获得了八千多万两白银。加上他在安南,占婆,
国得到白银,唐廷掌握的白银接近一亿两!
可以说,整个后世东亚三分之一的白银,掌握在唐廷手里。
问题是,硬通货只是货币媒介,本身并不是物质财富啊。作为东南三千多万百姓的大王,李洛只能输出白银重建货币信用。
崔秀宁有点心疼的皱眉,“那么多银子,用来兑换成了快成废纸的纸钞,我们真是亏大了啊。但我知道现在不是自私的时候,谁叫银子在我们手里呢。心疼啊!”
东南的纸钞为何贬值的这么快这么彻底?
原因还是在李洛这。
原本,元廷此时的
钞虽然因为滥发贬值,可仍然是主要流通货币。通胀虽然厉害,却还没有崩溃。
所以元廷的滥发不是第一原因。
战
对纸钞的影响虽然很大,也是通胀的重要原因,却同样不是第一原因。
不然,看看南边的宋国和西边的梁国统治区,同样经历过战
,为何纸钞还没有崩溃,偏偏是治理最好,统治力最强的唐国,反而纸钞接近崩溃了?
第一原因就是:绝大多数白银都被李洛收走了。
李洛没收复东南前,世面上的流通货币,有两成是白银。而且元廷规定白银和纸钞可以兑换。也就是说,白银实际上成了纸钞的信用基石。
可李洛起兵后,没收的没收,镇反的镇反,抄家的抄家,绝大部分白银集中在李洛手里,这使得民间的白银减少了八成,世面上几乎没有白银流通了。
那么,纸钞就无法兑换白银了,从而开始崩溃。好在还有铜钱作为支撑,没有彻底崩溃。
李洛客观上成了掠夺民财的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崔秀宁拿起一份特察局提供的市场材料,“什么鬼,这度牒倒成了货币,真是疯了。”
李洛道:“所以咱们一定要把货币改革做好。废除一切纸钞,实行银本位。时机不成熟,准备不充分,就不能发行我们自己的纸钞。”
宋元纸钞发行的初衷,一是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二是合法的掠夺民财。至于方便
易的考量……对不起,朝廷真没想过。
此时的纸钞已经废除南宋会子、度牒、关子、官告,用的是蒙元发行的中统钞和度牒。这些纸钞占了六成以上的货币流通。
尤其神奇的是僧
度牒,竟然在纸钞中占据了两成的流通份额,当真是一大奇观!
说起来,这个奇观不是宋元的首创。最开始用度牒做货币的,竟然是唐朝。
唐朝安史之
时,玄宗为了军费,仅仅在太原一地就通过售卖僧
度牒,筹措到一百万贯铜钱。
于是,各地藩镇争相模仿,利用掌握发放度牒的职权,大肆售卖度牒牟利。徐州节度使还“挥泪大甩卖”,只要
两贯铜钱,就能得到度牒,成为僧籍。
于是,度牒开始成为一种变像的纸币,可以转让,可以
易。
为何度牒这么吃香?因为度牒可以免税,免徭役。所以,政府售卖度牒,其实就是售卖特权。
真是有才啊。
有了度牒,那不好意思,施主啊,老衲可是僧
哦,就不用缴税,不用服劳役了。除此之外,老衲还可以化缘,还可以建个寺庙收香火钱哦。
你说什么?老衲没有剃度没有出家?那重要么?重要的是,老衲有度牒啊,朝廷都认我是僧
,你不认?
到了北宋,度牒的“面值”更高,一张度牒的价格,竟然高达上千贯,成为名符其实的大额货币,商
大宗
易,几张度牒就搞定,就问你服不服。
所以,北宋的僧
,那可不是一般
能当的。想《水浒》中鲁智
这样的僧
没有度牒,那是不被承认的“野和尚”,抓到要刺配三千里的。
宋朝还多次出现“杀僧夺牒”的大案。《涑水记闻》中就有记载,有
和僧
同行,看见度牒起了杀心。他
掉僧
,抢走度牒,自己成了“僧
”。
宋代大部分时期,度牒的信誉都很好,远比
子和会子坚挺,因为朝廷对出家
数量的控制,不可能太放松。
苏轼当杭州知府,为了筹措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