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786节 四面冲锋!(1/4)
玛
朗结是继完颜光夏之后,唐军陨落的第二个高级将领,还都是骑兵大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早在李洛当年南征安南时,玛
郎结就是李洛麾下得力大将。归唐之后,随李洛参加了江陵之战、汉中之战、关中之战、陇西之战、高丽之战,又率军收复川西,在松潘
原训练骑兵,立功很大。
就是因为玛
朗结,数万吐蕃青壮才能更快的融
唐军骑兵,为大唐而战。玛
朗结的努力,甚至为将来统一吐蕃的高原骑兵打下了基础。
玛
朗结的疟疾来势凶猛,很明显和蚊虫脱不了
系。没有一定纯度的青蒿素或金
纳霜,很难治好。
本来,郑和去南美,是有机会得到金
纳霜的。可遗憾的是,李洛和崔秀宁虽然知道金
纳霜原产南美,可根本不认识树的样子,也就画不出来。
而此时就是南美印第安
,同样没有发现金
纳树的作用。也就说,就连南美土著现在也不知道哪种树能治疗疟疾。
青蒿素虽然效果更好,可提炼太难。唐军的黄花蒿虽然有些用,但不足以治疗严重的疟疾。
生龙活虎的一个大将,这么轻易就被疾病夺走
命。古代,疾病真是比战争和饥饿更可怕啊。李洛心中悚然,大唐的医疗,一定要有更大进步。
随征文武得知玛
朗结病逝的消息,一起来见李洛,希望主上不要过于伤感。
这出师未捷,大将先死,的确很晦气。总要让陛下想开一些。
“陛下,玛
将军虽去,可将军难免阵上亡。为大唐为陛下而死,重于泰山,玛
将军亦有子
延续香火,还请陛下节哀。”韦素看着神色忧伤的皇帝劝道。
他知道玛
朗结虽是吐蕃
,却和陛下相识多年,也一直很得力。陛下是既伤折损一员大将,也为故
伤逝而悲。
众将也请李洛节哀。为何能说劝皇帝节哀?因为君臣如父子,丧臣如丧子,所以能说“节哀”。
“朕,要去看看玛
,为他送行。朕还有旨意给他。”李洛神色哀痛的说道,“玛
朗结。本以为你虽是吐蕃
,却随征过
州,不易染病。谁知…早知如此,就不让你来了。”
众臣心中很是感动,陛下如此重
重义,谁能不尽心竭力效劳?
众
来到玛
朗结大帐,一眼看到寂然不动的袍泽,不禁都是悲从中来。
军医垂泪道:“陛下,朗
将军给其子旺珠,其
兰泽留了遗书。还给陛下上了遗奏。是微臣代写的。”
说完,军医就将一份奏章恭恭敬敬承上。
李洛打开看完,心中更是感念玛
朗结忠心。
玛
朗结遗折奏请,要一统吐蕃高原,上策是从缅州之北出兵,占领察隅,再占墨脱,然后沿雅鲁藏布江北上,从雅鲁藏布峡谷进军,占领工布,直驱逻些,则吐蕃可下。
倘若从川蜀或西北进军,必事半功倍,劳师
久。
李洛
以为然。玛
朗结的策略,的确是统一吐蕃最好的路径了。工布在哪?就是后世的林芝地区,是吐蕃海拔最低的东南部,靠近天竺和缅州,被称为高原江南。
从那里进军北征不但最容易,离逻些(拉萨)也不远。真的是比从西北进军容易太多。
玛
说,以陛下之仁,必会善待两百万多万吐蕃百姓。吐蕃和大唐当年就渊源极
,今
可和同为一家也。
玛
朗结还请求赐予其子其
为汉姓。
李洛哀叹道:“昔年,玛
随朕征
州,如臂指使。后来,率部归唐,数年来功劳卓著,不意今
没有陨落阵前,却死于蚊虫之
。”
“太宗信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终不负太宗之望。玛
朗结,也是朕阿史那思摩啊。”
“韦素拟旨,追封玛
朗结为松潘侯,谥号武壮。画其图像,
华英阁。灵牌按例
忠武神宫祭祀。着其子玛
旺珠袭爵,补丙等侍卫进用。其
玛
兰泽,以六品
官进用。”
“朕允玛
朗结遗奏所请,赐其子
二
李姓。就叫李旺珠,李兰泽。”
众将很是感概。陛下对玛
朗结,真的算是生荣死哀了。
李洛说完,不禁想到光夏。光夏战死已经几年了,也封了建德侯。可其子年纪还小,不能授予官职。
“传令,火葬。骨灰…等北归后,葬
关中。”
“遵旨!”
随即,唐军冒着
雨,参加玛
朗结的火葬之礼。军中将士,尤其是吐蕃籍将士,都很是悲恸。
可惜,因为火药受
,无法鸣放火炮火铳。
“呜呜—呜呜呜—”唐军中的号角苍凉悲壮的响起,随即,十几万将士一起缓缓唱起军歌《国殇》。
雄浑苍劲而悠长的歌声穿过雨幕,惊天动地,蕴含着绵绵哀思如铁的战意。
举火前,李洛亲自将一面凤凰浴火战旗覆盖玛
朗结遗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