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接生(1/2)
薛夫的产期临近,李中易担心出事,索
向孙大清请了假,专心在家里的准备接生的器械和方案。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按照这个时代的习俗,男进产房,绝对是一件晦气的倒霉事,所以,李中易即使准备得很充分,也只能是在危急的时刻当作备用的手段。
李达和也是名医,自然知道接生的规矩,早早的就请好了两个稳婆、四位接生嬷嬷和四个嬷嬷,厚厚的红包也送了不止一次。
李中易也在暗中培训着瓶儿和芍药,以及伺候她们的几个婢,万一接生嬷嬷不顶事,关键时刻还是自己
靠得住。
“芍药,你不能这么用力,按的时候要轻柔一些……”李中易一看见芍药笨手笨脚的样子,心里就来气,忍不住冷嘲热讽了一番。
芍药嘟着小嘴,也不敢反驳,只得竖起耳朵,听李中易再一次详细的讲解,接生的步骤和方法。
躺在床上当实验品的瓶儿,一直没吭声,这种大张着两腿的样子,早就让她羞死了,哪敢说半句话?
晚饭的时候,李中易亲自到了厨房,指点着瓶儿,把刚宰的一小猪,洗剥
净,做了一小碟溜肝尖,一道猪油渣炒白菘,一道韭菜炒
蛋,一道豆腐
片蘑菇汤,一道旱芹茱萸炒瘦
,配上一小碟白切
,一碟凉拌鸭肫片。
最近,薛夫的食谱上,已经完全看不见羊
和牛
的踪影。原因其实很简单,薛夫
吃腻了羊
,只要一看见带羊的动物,就完全没了食欲。
由于是三小灶一起炒菜,六菜一汤,很快就做好了。
李中易和瓶儿各提着一只食盒离开厨房的时候,小灶上,还用温火炖着汤。
由于是李中易亲自参与制订的食谱,薛夫的各种营养倒也是均衡,
汤也没必要每天都喝,一周喝两回,也就足够了。
为了这个事,李中易和李达和这两个当世的名医,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辩证了一个多时辰。
最终,李中易用营养过剩反受其害的道理,勉强说服了李达和,不能每天让孕补得太狠了。
否则,胎儿一旦个太大,很容易难产。
薛夫本来就是近四十的高龄产
,危险
比一般孕
,要高出好几十倍。
开饭后,李中易和李达和彻底抛弃了不和同桌的士大夫逻辑,父子俩一左一右,陪着薛夫
用餐。
薛夫原本胃
不好,看在儿子和丈夫都如此关心的份上,她勉强吃了几
菜,喝下两
汤,就说吃饱了。
李中易也没勉强亲娘,这孕越是临产,心
就越容易焦虑。反正家里的条件很好,仅厨娘就请了八位,
班值夜。只要薛夫
喊饿,随时随地都有吃的端过来,可谓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说,少吃多餐,无疑更有益于孕的身体健康。
见薛夫放下碗,擦了嘴,李中易也跟着搁下筷子,笑吟吟的说:“阿娘,孩儿陪您溜溜弯儿?”
李达和见了此此景,不由暗暗感慨不已,这个好儿子,没有白养啊!
想当初,薛夫产下李中易的时候,李达和这个做丈夫的,虽然也很重视,但却远远没有李中易照顾得这么周到。
李中易搀扶着薛夫,开始缓慢的在院子里散步,瓶儿提着一只食盒,里边装的是温水和小点心。
喜儿的手里也有一只食盒,里边是诸多的零嘴,甜的,咸的,不甜不咸的,数量不多,却品种异常丰富。
芍药手上,端着一只果盘,全是洗净了的花红果啊,甜瓜之类的时鲜水果。
最出的是,在芍药的果盘里,居然出现了,刚从北方的契丹传中原不久的小西瓜。
大热天的,孕少少的吃一瓣西瓜,正当其时。不过,价格也是贵得令
肝颤。
“珍哥儿,真的是难为你了,想得如此周到。当年,娘亲生你的时候,比现在可苦多了。”薛夫单手捧着鼓涨的肚子,
怜的看着李中易。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阿娘,只要三弟或是大妹,将来不怪我这个做长兄的,孩儿也就知足了。”
“不会的啦,你这个做兄长的,都已经照顾到这个程度了,谁再敢说你不好,看我不撕烂他的嘴?”薛夫知道儿子是故意找话题,让她开心,脸上的笑容,异常甜蜜。
“珍哥儿,我这右眼皮一直跳得厉害,这一次恐怕真要给你添个妹妹了啊!”薛夫有些担心的问李中易。
李中易心里明白,薛夫其实是想生个儿子出来,等这小子将来长大了,好帮衬着他这个长兄,一起支撑家业。
在李中易看来,无论是弟弟,或是妹妹,都是好事。上辈子,他是独子,一直没有享受过手足之间的血缘亲,心里充满了期待感。
逛到花园里,薛夫忽然停下脚步,把瓶儿叫到身边,小声问她:“你这孩子,怎么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