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东印度公司的雏形(1/2)

李家军在范阳城内,有组织有纪律的大肆抄家抢掠官僚地主阶层之家,一连猛搞了三天,总算是告一段落。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大会议厅内,同知后勤司事叶同明,对照着抄家手本,朗声念道:“范阳城不愧为富庶之地,本次抄检行动,计收缴粮食两百万石,绢三十万匹,铜钱四百五十余万贯,得仆三万三千余,其中男仆一万八千余……婢一万三千余……”

按照李家军的既有规矩,凡是缴获来物资和铜钱,除了留下固定的比例给阵亡或是伤残的将士及其家属,以及中军的分成比例之外,其余的部分都要按照军功的多少,全部予以分配下去。

高薪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尚有不菲的战功赏赐,将士们个个肯用命作战,也就不足为了。

廖山河眯起两眼,仔细的倾听了一番叶同明的介绍,他的心里想的却是,积攒足了钱,就要在开封城附近多买几处宅院。

和一般的军汉们大致相仿,廖山河本也是穷苦的小市民出身,他也不懂经商的事务。按照老廖的习惯,一般况下,都是攒够了钱,然后托牙行的帮着买地买房。

不过,李中易限制了土地兼并的规模之后,已经买足了几百亩地的廖山河,无法接着买田地,只能把文章做到了开封城里城外的房产上了。

据李中易所知道的况,如今的李家军中,中高级军官以及战斗英雄们,几乎个个都是新诞生的地主阶层中的一分子了。

这个只有手工业的时代,富裕的群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能够考虑的投资方向,也就是买房、买地,或是修缮祖宅了。

在李家军中,大大小小的军官们,跟着李中易南征北战,基本上都发家致了富。

可是,军官们的饷钱和积蓄,养老婆孩子完全是绰绰有余,余下的闲钱,除了买房子买土地之外,可用的去处实在不多。

李中易看得懂在场的脸色,他有心提点一下大家,等叶同明介绍完毕后,便轻咳一声,笑道:“我那里的封桩钱,已经多得仓库都堆积不下了,想必你们也早有耳闻吧?”

李大官的所谓封桩钱,和宋太祖赵老二建立的封桩钱制度,有着迥然不同的质。

李中易在分赃的时候,留下的封桩钱,将来都要拿投资做买卖的,也就是把库里存放的死钱,变成可以生钱的活钱。

如今,李中易手底下的拥有几大国营事业群,一是逍遥津集市,一是李记钱庄,还有李记粮铺。

这三者之中,目前最重要的便是李记粮铺!

俗话说的好,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慌!

以粮为本的思想,已经到了整个华夏民族的骨髓之中,史书的记载也恰好印证了无粮不稳的无比正确

“咳,咳……”李中易轻咳了两声,把在场诸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的身上后,淡淡的说,“想必诸位家里的私房钱,也和我一样的不老少了吧?”

李中易的一席话,引得众傻笑不止,胆子大的如廖山河者,笑眯眯的说:“主上的大仓库装满了,下臣家里的小仓库其实也快装满了。”

“嘿嘿,廖都使就是爽快……”

“呃,下臣那么点小家底,怎敢称小满呢?”

现场的,大多不敢露富,惟恐被李中易盯上,会惹来天大的麻烦。

在场的军官们,都是李家军中的栋梁骨,军队里的钱没敢贪敢拿,可是,作战中得的一些值钱货,私藏了下来的大有在。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徒,李中易明明掌握了一些消息,却故作不知。

毕竟,大家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跟着李中易打天下,图的不就是成为上之么?

孔子曰:不为己,天诛地灭,李中易对这个论断以为然!

“等回了开封之后,我打算新办几家做买卖的商号,诸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虑参进来,有钱大家一起赚,若是亏空了大家一起赔。”李中易微笑着,把早就准备好的计划,合盘托出供大家参考。

也许是见大家都没敢吱声,李中易略微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要害所在。

于是,他补充说:“集资做买卖的事,我不强迫任何,完全采取自愿的原则。”

李中易说话向来算话,大家也都信得过他老家,并不是故意想要引钱出

廖山河略微等了一下,见没敢第一个站出来,他便挺身而出,朗声道:“主上,我家里尚有三万贯钱,除了常的开销之外,愿意拿出两万七千贯钱跟着您一起做买卖。”

李中易微微一笑,廖山河说的话,非常实在,把家底都掀了个底朝天,显然是心中没鬼,不怕别戳脊梁骨。

“好,老廖算一份子。”李中易接着补充说,“我出一百万贯。”

廖山河开了个好,在场的中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