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惩办汉奸(2/2)

军法司和缇骑司事先拟定的汉名单,挨家挨户的查抄。

官员和普通土豪劣绅,从质上而言,有着迥然不同的区别。通俗的说,一个是敌我矛盾,另一个则是民内部矛盾。

一般而言,针对普通的土豪劣绅,李中易采取的是,只查抄家产,不株连或是少株连家属的政策。

然而,对于那些视契丹为父的汉官员们,李中易制订了极其严苛的政策:既要抄家,还要抓,更要株连三族以内的亲属。

所谓一得道,犬升天,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共问题!

如今的社会现实是,家族利益大于国家利益,个利益大于君主利益。

说白了,如果幽州城是伪汉官们献出的礼物,李中易多少也要考虑一下献城汉们的利益,采取有所区隔的差别待遇。

可问题是,幽州是李中易硬打下来的,那么,那些没有起到任何一丝进步作用的汉们,其命运就是可想而知的凄惨。

一言以蔽之,谁教尔等认贼作父呢?

政治投资风险极大,收获也不小,既然汉官员们已经享受了大把的红利,等到幽州变了天之后,是不是就该连本带利的吐出来呢?

不杀一,何以儆百?

李中易采取绝不手软的惩措施,至少可以告诫后来者,当汉的下场,必将极其悲惨。

这是政治帐!

就经济帐的层面而言,此次北伐,李中易出动了如此众多的兵马,这吃马嚼的消耗,可谓是大得惊

不从汉之家那边找补一些回来,他李中易就该吃这种闷亏么?

叶名镇在行宫门前,一站就是两个多时辰,他已经知道大事不妙了,却偏偏只能硬着皮,继续顶着大罚站。

李中易住到哪里,那里就是权力的中枢,门前的车水马龙,往,已经司空见惯的必然现象。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叶名镇被晾在行宫门的消息,就像是长了飞毛腿一般,仅仅是眨个眼的工夫,已经传遍了整个幽州城。

獾郎出生的时候,叶至忠倒是想南下走一遭,再怎么说,他总是獾郎的嫡亲舅舅吧?

然而,叶名镇十分担心,若是让契丹察觉了,肯定会祸及全族。于是,叶名镇硬是拦住了叶至忠,并将他拘在府内,长达两个月不许出门。

等到叶晓兰被册封为静嫔之时,叶名镇脆连消息都没有告诉叶至忠,只当没这回事一般。

早知道今,又何必当初呢?

谁能想象得到呢,军力天下无敌的契丹,竟然不是李家军对手!

此时此刻的叶名镇,已经连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有今天,他就该弃官不做,领着全族南下投靠李中易嘛!

唉,悔之晚矣!

叶名镇越想越后悔,越后悔也就越害怕,他做了那么多绝寡义的事,天知道李中易要怎么收拾他呢?

“噗嗵!”叶名镇怕到了极点,两腿猛的一软,竟然跪倒在了行宫的门前。

托了外孙獾郎的福气,叶名镇尚有机会跪到行宫门,亲自向李中易请罪,以求得李中易的宽恕。

至于,幽州城里的大大小小的汉们,那可就倒了血霉了。

整个幽州城内的汉们的家产,都被查抄一空。汉们的家属,男丁被绳子捆成一长串,子则全部充教坊司为伎。

至于汉们很可能的反扑,李中易压根就没当一回事。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的事儿,都需要用刀子说话,那就看看谁拿着的刀子更加锋利吧?

们的爹——契丹,都不是李家军的对手,李中易难道还会怕这些走狗们组成的乌合之众么?

说白了,李中易对于契丹统治了几十年的幽云十六州,并没有北宋徽宗君臣那种自以为是的所谓同族怀。

不趁现在的大好时机,大肆镇压亲契丹的汉势力,难道说,要把十分复杂的疑难问题,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么?

土地革命,就是根本利益的革命,怎么可能是温脉脉的请客吃饭呢?

s:昨天李大官称帝后,月票飞涨啊,多谢兄弟们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