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召对(1/2)
张本年拈须微微一笑,既然两次获得了名,至少是一州之通判的官位了,不然的话,这种考试还有何威信可言?
既然是李中易亲自主持的考试,张本年就有理由相信,得了名次的考生,必会授以高官显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否则,以后谁还会参加李中易亲自主持的考试?
抡才大典,非比儿戏,张本年对此坚信不移。
“来,到街上去割几斤羊
来,再打几斤好酒!”张本年郁闷的心
,瞬间获得了开解。
下去买酒
后,张本年把他自己关在书房里,从书架上找出他所收集的李中易的言行记录,认真细致的翻阅起来。
与此同时,黄光群也得到了消息,他居然名列第二,也就是江南榜眼的位置。
“哈哈,果然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
黄光群本是低贱的下吏,居然可以高居于榜二的位置上,由此可见,李中易果然做到了不拘一格用才。
只是,让黄光群没有想到的是,除了他高居于第二名之外,还有几个参加考试的下吏,几乎包揽了前十名。
李中易亲自主持的考试,和谁读书更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就认定了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够高?
以李中易的录取标准,那些一直在读书,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读书,肯定占不到任何便宜。
黄光群住在下吏们比较多的西城,他家娘子上街买酒买的时候,沿途遇见的熟
,个个都很客气的和她打招呼问好。
等娘子买完东西回家之后,把事告诉给了黄光群,黄光群随即笑着说“你家官
马上要做官了,街坊们自然不敢得罪了你。”
只要是稍微有点脑子的,即使用脚去思考,也猜测得到,此次考试既是科举考试,也是授官考试。
大家都考同一张试卷,尽管不可能绝对公平,至少也做到了相对公平。
只是,让黄光群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些下吏高居于榜上,居然惹来了许多的闲话。
“羞与下吏为伍!”
“我乃堂堂读书,岂能与下吏同列?”
“实在是荒唐之极!”
“简直是有辱斯文!”
在文风极盛的旧吴越国内,一子瞧不起小吏的风
,陡然升起。
李中易听李浩东禀报之后,不由冷笑道“腐儒们懂什么?会读书,就明白治国之道么?”
李浩东站得笔直,大气不敢出半,他看得出来,李中易真的火了!
李中易拿起碳笔,在御案的纸上,快速的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李浩东眼尖,他只扫了一眼,就知道李中易修改的是任官的名单。
按照李中易的想法,张本年可任知州,黄光群这个下吏可任通判,如今,被激怒了的李中易改主意了,直接任命张本年为杭州知府,黄光群任秀州知州。
李中易就是要通过重用黄光群等,借以告诉整个江南的士林,世道已经变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很多的命运,就在李中易的一念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天大改变。
任官名单,只是李中易初步拟定的案而已,具体的任官
况,他还需要亲自召见张本年等
之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臣张本年,叩见皇上,皇上万福!”张本年奉诏来见李中易,刚进殿便行了大礼。
“罢了,赐座,上茶!”李中易对张本年很客气,张本年毕竟是他钦定的名。
这个名,虽然不是举国羡慕的状元郎,却也算得上是吴越十三州里的翘楚
物了!
张本年侧着身子,斜坐在锦凳之上,保持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平和状态。
等茶和瓜果都上齐之后,李中易笑着说“此乃信阳的毛尖,朕不喜喝团茶,对此茶倒是有所偏。”
张本年原本以为李中易会问治国理政之道,却是做梦都没有料到,李中易居然和他大谈茶经。
“朕以为,饮茶之道,在于清汤即可,毋须加姜加盐或是加糖。”李中易端起茶盏,小呷了一,笑眯眯的介绍了他的茶经。
“回皇上,臣此前饮用的皆为团茶,也许是喝惯了,倒不曾觉得加姜的难喝。”张本年不仅并没有顺着李中易的意思批判团茶,反而诚实的说出了心里话。
李中易暗暗点,当着他的面,敢于说出不附和的心里话,这个张本年倒也是个有种的
。
伺候在一旁的李浩东,瞥了眼唱反调的张本年,他心里暗暗挑起了大拇指,不媚上,不欺诳,这个姓张的倒是有些骨呢。
“朕听说,你是个孝子?”李中易说话间瞥了眼李浩东,李浩东赶紧把一低,张本年的纯孝事迹,便是他禀报给李中易知晓的。
张本年心里微微一惊,紧接着,一阵释然。他原本就是杭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