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良好口碑(2/3)
相信,后来听了不少说,才敢相信,当时就想去望海看看有什么机会。”另一个跟许建东、陈福明一起来的之江商
陈治明笑着说道。
之江商在华夏非常出名,全国各地都活跃着之江商
的身影,他们也喜欢抱团,相互之间进行信息分享,然后组团投资,这样在外地相互之间可以有个照应,而且也能更好的跟地方谈条件。
陈治明和另外一个之江商张子良与许建东、陈福明都是一个县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好,都是听许建东和陈福明说了包飞扬的事
,才一起过来,想要看看海州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投资的机会。
张子良也笑着说道:“我们几个,这些年去过不少地方,也投资了好几个项目,平常接触的之江商
也不少,反正我们接触下来,不管到哪个地方,地方上的
部总是恨不得许诺任何条件,只要我们留下来,但是我们知道,真等到我们留了下来,投资进来,砸在厂房、机器设备上,那之前的许诺就都不算数了,我们的麻烦也就来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能怎么办?撤资,之前的投资就打了水漂,谁也不舍得,就只能硬着
皮往下做。”
陈福明等都点了点
:“是啊,我们最担心的其实就是这个,毕竟我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不像那些外资、合资企业,
家来
大,可以跟地方谈条件,我们规模小,没来的时候还能谈谈,来了以后,就像进了笼子,只能任由宰割。”
“当然,在包主任这里,我们最不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来的时候,包主任就能坦诚相待,更何况我们来了以后?我也打听过来,去望海投资的那些,说起包主任,每个
都要竖起两根大拇指。”许建东说道。
“我这个不轻易承诺,但凡我承诺的事
,那就一定要做到。”包飞扬笑着摆了摆手:“我也不能承诺这样的事
在临港临港经济开发区就不会发生,但是我可以承诺,我们一定尽力避免这样的事
发生,一旦发生,只要我知道,就一定会改正,并且追究到底。”
“好,有包主任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只要包主任在这里,我就从来没有不放心过。”陈福明等都笑着说道。
包飞扬道:“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定位与望海县不一样,发展潜力与空间更大。我在这里跟大家个底,海州要发展成为地区工业重镇,海州湾地区要成为大江经济带的重要北翼,而且要发挥陆桥经济带的龙
作用,将这条潜龙带动起来,当然,这是远景,不过基于这个远景,我们欢迎各类投资
场。”
“哈哈,是是是,海州有了包主任您,这个以后的发展肯定是一千里啊!”陈福明等
自然又是一通阿谀奉承,不过诚意明显差了很多。
包飞扬笑了笑说道:“好了,我知道大家没有什么信心,我也只是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主任,咱们还是谈谈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事。”
听到包飞扬这样说,陈福明等也连忙认真起来,他们对包飞扬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是一个特别重视规划的官员。虽然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官员都在讲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往往都没有什么长期
,不要说换了领导规划就会跟着变,就是同一个领导,自己打自己脸的事
也不少
。
而在包飞扬这里,只要确定了规划,至少在他任上,一定会按照规划来,而且他的执行力非常强,在望海县的时候,就用短短两三年时间,将望海县打造成为一个以造纸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工业城市,现在不管换成是谁主政望海,都不可能变更这个规划,因为整个格局已经形成,当地的主要资源都集中在这一块,想要另起炉灶的成本非常高,失败的风险也很大,所以明智的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其实作为商,他们也比较喜欢这种
况,起码可以确定他们投资的项目未来几年内相关的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可以一直做下去,这也是他们主动跑到海州来的原因之一。
现在包飞扬要跟他们谈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规划,这些之江商当然非常重视,因为这很可能会决定他们有没有可能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见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包飞扬笑了笑,让大家轻松一点,然后才开
道:“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规划,实际上也是要看大海州湾、看海州地区的规划,大体上,临港未来的重心是临港产业,我们临港经济开发区拥有十多公里岸线,不过海州多山,这十多公里岸线被分割成几个部分,大概只有七八公里岸线拥有良好的腹地,这七八公里岸线及其三五公里腹地就是我们发展临港工业的核心区,目前我们的计划是要发展炼化、造船、能源、钢铁、汽车制造等重化工业与制造业。”
“另外在望港乡与五滩乡,地势比较平坦,还有比较大面积的冲积滩涂,但是因为河泥沙淤积严重,岸线资源并不好,那边我们就打算建轻工,发展出
加工业,目前规划的是一个出
加工区、电子产业园区、机电工业园区和一个塑料工业园区。”
“再往南,就是冠东县,冠东县墟沟拥有不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