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云龙吟(第三十八集)(4/37)

……………………襄邑侯府与襄城君府临街相望,飞檐斗角,气势磅礴,然而此时,富丽堂皇的侯府内却弥漫着一浓浓的血腥气。

天色未亮,来自南北二宫的五名新晋中常侍便领着千余隶徒,将两府团团围住。

两名戴貂禅冠的中常侍分别取出诏书,宣读了天子谕旨和太后的懿旨。

宣布革去吕冀大司马之职,改封襄邑侯为景都乡侯。

取消孙寿的襄城君封号,责令其即刻宫。

董宣一手扯着缰绳,冷峻。

平朔殿大火刚一升起,他就接到长秋宫送来的秘信,称太后明大义,已经同意移居长信宫,但吕冀趁逃脱。

霍大将军与金车骑担心吕冀继续作,更担心江都王太子刘建抓获吕冀,抢走平定吕氏之的功劳。

因此命他立即带领所属隶徒,包围襄邑侯府,务必捉拿吕冀。

接到秘信,董宣不禁心下狐疑,玄武门是通连南北二宫的门户,关系重大,命令自己带领部属去捉吕冀,怎么看都像是调虎离山的伎俩。

正当他准备亲自面见皇后,弄清原委之际,却有数名中常侍接连叩关而出,与北宫来的内侍会合一处,董宣拦下询问,果不其然,都是往襄邑侯府去的。

董宣知道这一晚宫中使臣四出,大肆诛杀吕氏党,再耽误下去,只怕真如秘信所言,连吕冀也落到刘建手中。

一旦刘建以天子的名义诛杀吕冀,平定吕氏之,就彻底占据了大义的名份。

董宣不敢再迟疑,只能一边派往长秋宫求见皇后,一边紧追着几名中常侍,免得他们抢走功劳。

秘信中特别提醒,吕冀在府内暗中豢养了数百死士,让董宣不能大意。

董宣权衡之后,带了一半部属前往襄邑侯府,另外一半近千名隶徒暂时给副手,严令他死守玄武门。

董宣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走,副手就接到金蜜镝和霍子孟联名签发的调令,命他赴平朔殿救火,同时看押投降的左武第二军。

抵达时,两府已经成一团。

城中兵戈四起,男却都不见踪影,加上各处吕氏府邸频频传来噩耗,有些猾之徒就起了歪心思,结果没等董宣等登门,府中自己就先大杀了一通。

中常侍念完诏书,府中又是一阵混,但紧闭的大门始终没有开启。

董宣皱起眉,正要派门,却被一名中常侍拦住。

董司隶稍安勿燥。

那名中常侍笑眯眯地说道:咱家来时,圣上专门待过,逆贼吕冀犯上作,罪在不赦,但到底是太后胞弟,群臣之首的大司马,多少要给他留几分体面,允其自尽。

董宣虎目微微眯起,他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另一名中常侍察颜观色,开说道:这么耽误着也不是个事。

不如先收系襄城君,押往宫中。

好主意。

又一名中常侍接道:孙氏倚仗吕逆的权势,作恶多端,天子早就吩咐过,犯孙寿务必要抓活的,好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正是,正是。

孙逆妖妆异服,伤风败俗,早就该杀了。

几名太监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董宣心烦不已。

他一声令下,属下的隶徒搬来撞木,片刻间便撞开大门。

看来他们真是要来抓你呢。

卓云君立在楼上,望着水般涌府中的隶徒说道。

孙寿脸色苍白,那些身穿皂衣的隶徒尚能保持克制,随行而来的一众门客家却是肆无忌惮。

襄城君府中的家仆全部被驱赶到户外,稍有不从,立即白刃相加。

不多时,府中便哭声四起,夹杂着被杀者的惨叫和讨饶声,宛如末世。

卓云君穿着一袭杏黄色的道服,长发随意挽成一个道髻,此时凭栏而立,宛若临风仙子,不染凡尘。

惊理与胡手时受了些伤,正盘膝趺坐,运功疗伤。

她旁边放着一只半高的酒瓮,瓮盖着一张黄纸。

吕冀靠在墙边,他手脚都被绳索捆住,嘴里塞着一团布,扭曲的肥脸上满是惊惧和愤怒。

中行说趴在地板上,他背心被胡拍过一掌,伤势极重,此时仍昏迷不醒。

楼内最后一,却是洛帮的大当家何漪莲。

卓教御。

她开道:秦夫命我来此接应诸位。

事不宜迟,还请尽早启程。

卓云君退开一步,垂手道:请姊姊吩咐。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她如此姿态,何漪莲还是禁不住生出一丝荒唐感。

堂堂太乙真宗教御,在自己面前却如同小婢,执礼恭谨。

若是传扬出去,不知道会惊掉多少的下

惊理忽然睁开眼睛,来了!在重兵包围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