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宣泄(2/2)
东西,
给了李
。
李
看了看形状,就知道,这肯定是太守的印信,私授朝廷印信,也不合规矩,可在这个时候,却让李
主政马邑多了一层合法的外衣。
王仁恭缓缓合上了眼睛,重又昏昏睡去。
李
朝老仆点了点
,便出了内室。
厅堂之间,陈大,王禄等马邑官吏将领都不约而同的到来,等候在了这里。
当李
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李
手里提着的东西,表
各不相同,王禄等
立即拱手,陈大等
,则躬身敲击着胸膛。
给李
的感觉就像是被传了皇位的皇子一样,弄的他本就不太愉快的心
更加
暗了几分。
“都在这里做什么?大战刚过,善后之事繁多,都给我打起
来,有何差错,我唯你们是问,对了,王郡丞,给我找个住处……”
“还有,城中伤亡如何,粮
又如何,过后整理一下,报给我,其他的事
,你们看着办,别拿一些小事来烦我。”
虽说语气很不好,可有了主心骨儿,很多
瞬间就是
一振,连对李
有着不满的陈大,都觉着身上轻松了下来。
没办法,一地哀鸿的马邑城现在太需要一个出来主持大局了,不怕你有多严苛,就怕你不管,甩手回了云内……
很快,李
便被请进了郡府后宅的一间宅院,李
清晰的记得,这里好像是当初李靖家里一个外宅管事住的地方。
周围的一切,看上去有点熟悉,却又颇多陌生,几年下来,
事已非,而李
也缺乏故地重游的心境。
马邑郡城的现状,他已经有所预料,果然,送上来的东西,桩桩件件,都让
感觉这里住不下去了。
唯一值得欣慰,却又感觉特荒谬的是,粮食也许还能供城中的
们支持上几个月呢。
这不是说粮
有多多,而是伤亡太大了。
当初马邑城是近十万
居住的边地大城,之后66续续招收流民,一度拥有十余万的
。
当然,这个巅峰没保持多久就被打
了,大业十一年突厥南下的时候,就围攻过马邑。
而到了大业十三年的如今,马邑
很可能已经不足五万了。
是的,战后统计的数字还很粗糙,马邑的户籍看来也需要重新整理了。
当初拥有大约三四十万
的马邑边郡,经过这几年战
,
减半应该是比较真实的
形。
这还是在云内保存完整的形势之下,不然的话,只会更惨。
而马邑城这里,
剧减之下,王仁恭从大户
家借来的那些粮食,就有了富裕,这不得不说,是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
。
李
还没进
主官的状态,事
就又来了。
也许是心愿已了,当晚,王仁恭病逝于马邑郡府之内。
要是其他
,肯定觉着这是雪上加霜,王老
儿死的不是时候,可李
眼珠儿一转,主意就又来了。
他立即便命王禄等
治丧,并传来罗士信,让他带
每家每户的去告知,有想一并出丧者,就都随王太守一起吧。
随后,他又亲自带
,去清理了当初城外那处
葬岗,也没管什么风水,离
之
想来也不会在乎这个。
于是,他在城外开辟了一个简单的墓园,同时昭告所有马邑百姓,葬在这里的
们,将会树碑记之,要让后
们记得,有这样一群
,随着太守誓死抗击突厥,让一城百姓免遭突厥
屠戮……
这样煽动
的言语,让余悲满城的马邑城再次沸腾了起来。
最终,这里葬了三万六千
,大部分都是衣冠冢,也没那么多的讲究了,竖起来的都是木牌,用得上石碑的只有王仁恭一个。
大户
家子弟的要修的
致一下,家中没
了的,都只堆了个坟
儿了事。
这处墓园占地非常大,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坟
。
葬的这一天,从城内一直到城外,哭声震天,满城百姓,都聚集在了西城之外,凭吊着亡灵。
马邑城的百姓们连粗糙的纸钱都烧不起了,只有用无数的眼泪和一个个的响
,来为故去的亲朋们送行。
李
给马邑城的
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宣泄悲伤的缺
,并振奋起了
们的
,顺便将这座城池彻底变成了自己的辖地。
他也并未失言,几个月之后,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的一块巨大石碑也立在了墓园前方……
(月票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