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大军(2/2)
之前心里就都已有数,如此重要的事
不会留个悬念让你来猜或者让大家伙陷
争吵中去。
唐军降卒加两千骑军押运粮
军械,在卫府商量的时候,有
提出招募民夫,并李
亲
否了。
并代两州初定,常备军过多,之后还要准备春耕,再加上他曾亲
向并代两州百姓许诺,免代州三年赋税徭役,免并州上下两年钱粮,如今才过于不到一载,就要出尔反尔,你当大家都不识数吗?
而且,长远考虑的话,征发民夫也是极为不智的,大隋亡就亡在徭役上面,天下百姓惧役如虎,如今战事又这么频繁,连续征发役夫的话,就并代两州这点底子,早晚都得败光了。
征发徭役将来的事
,现在行之就是下下策。
如果不是出兵有点急的话,李
倒是想从马邑突厥战俘那里,弄过一些
来运送粮
辎重呢。
所以,运送后勤辎重上,就都成了军
,正经的押送。
总管府的两位司马,薛万均和王庆都成了后勤大总管,也就是不缺驮马,不然的话,步军差不多都得成了运粮官。
之后也就没
再有异议了,这么长的时间,谁都知道总管“
民如子”,治平之心强烈的都让武夫们感到有点不适了。
步军前锋为宇文镬所部,这位唐军降
在此战中得到重用,让薛万彻,尉迟信等都有些不服,可也知道总管的考量。
宇文镬即献榆次,实乃大功,犒赏上并不出众,如今担当重任,除了有收服
心的考量之外,怕是也有考量其忠诚和才
的意思。
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倒是能理解,所以争上一下,见总管其意已决,也就无话可说了。
步军中军为陈圆统领,尉迟兄弟分统左右两军。
骑兵上就不用多说了,可谓是
才济济,以罗士信和王智辩各领两千骑兵为锋锐,尉迟恭,步群则各领五千兵马为左右,薛万彻为中军官,阿史那吉乎辅之,刘敬升断后。
李
当然会坐镇于中军,成为整个大军的中心所在。
步骑混同其实还谈不上,代州骑兵太强势了,而且战功彪炳,各个都不好惹,步军将领们现在根本争不过他们。
而现在的左右卫府,也是以骑军将领为核心组建起来的,打起仗来,骑兵一撒欢儿,除了攻城守城之战外,估计就没步军什么事儿了。
这些安排,都在一月二月间一次次的军议当中完成,除了李
自己外,也不会再有什么
能改变这些结果。
这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更像是为李
量身打造的演讲台。
众将陆续到齐,总管府内外尽都是持刀而立的军兵,可谓是杀气腾腾,戒备森严。
已经等待多时的李
,望着满堂顶盔冠甲的领兵将领,听着不时传来的金属摩擦声,得意之余,同样是豪
满腹。
时至今
,大兵在握,猛士云集,别说是南边儿的唐军,便是此时突厥
来了,他也能硬碰硬的跟他们战个酣畅淋漓。
这就是他领兵数载,南征北战的成就,一直强大,
锐而又听命于他的军事力量……
(月票月票,有些书友总觉得主角的创新能力不够,尤其是在武器和战术上,阿
在前面的文章里其实已经解释了很多了,这样是比较合
合理的局面。
不说别的,这是隋末战
时期啊,从主角进
恒安镇军开始,每一年都有战争,吃饱肚子都不容易,你让他改革技术?
就说现在吧,拥有了并代两州,差不多四郡之地,书友们觉得地方够大吗,
够多吗?足以支持你任意挥洒的创新之举吗?
到了大业十四年,隋末战
也进行了大约六七年的时间,一场场战争写下来,阿
自己都越来越觉得那是个
间地狱,民不聊生都是轻的,还有那个时间去搞创新?
当然,阿
写的是网文,不是历史,开金手指是难免的事
,可从将血开始,阿
就在力争能写的合乎
理一些,真要是弄出热武器来,我看书友们要有一多半儿会想着弃书了吧?)